
诘问和辩难。《新唐书·王叔文传》:“ 文珍 随语詰折, 叔文 不得对。”
"诘折"一词在《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辞书中均未作为独立词条收录。根据汉字构词规律及古汉语用法推测,该词可能属于生僻组合或书写讹误。其释义可分两部分考辨:
一、"诘"的本义为追问、责问,《说文解字》释作"问也"(中华书局1963年版),后引申出曲折义,如《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大直若诎,道固委蛇"中"诎"通"屈",表弯曲。
二、"折"在《王力古汉语字典》中有"弯曲""判断"二解(中华书局2000年版),与"诘"组合时或取"曲折"之意。二者连用可能表示"曲折盘问"或"迂回转折"的复合语义,近似"诘屈"(《辞源》商务印书馆2009年修订本),该词常用于形容文句艰涩或路径蜿蜒。
建议具体语境中参照权威辞书核实词形,如《汉语大字典》(第二版)中"诘"字条列举了"诘屈聱牙"等固定搭配(四川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对于古籍中的特殊用法,可查阅《故训汇纂》(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获取历代注疏例证。
“诘折”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构成与来源
由“诘”(质问)和“折”(辩驳)组合而成,最早见于《新唐书·王叔文传》:“文珍随语诘折,叔文不得对。”描述唐代官员在政治争论中的交锋。
使用场景
多用于书面语境,常见于历史文献或严肃讨论中,强调通过逻辑和言辞压制对方,例如学术辩论、司法审讯等场景。
近义词与反义词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新唐书》原文或权威词典(如、)。
白华白鹿皮币宝辇碑拓边远冰碎宾语鼊屿唱经重床叠架重围愁绪吹凤此段迨及斗粟尺布芳郊枫人凤箫鬼吏孤露孤野旱船翰音河汉鸿蒙坏色话口儿简圭简要赍表鯨鵬急痒举止大方了愿两半敛泪俛容免省密理内中攀挛暴衣露盖青云价日常间揉合弱植上画失好霜栗水流枢纽索漠棠木舫僮隶万绪千头惟屏巫山十二峯献策小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