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辟吏的意思、辟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辟吏的解释

(1).被荐举而任用的属吏。《韩非子·八经》:“下约以侵其上……县令约其辟吏,郎中约其左右,后姬约其宫媛,此之谓条达之道。”

(2).谓躲避官吏的拘捕。《史记·张丞相列传》:“ 高祖 尝辟吏,吏繫 吕后 ,遇之不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辟吏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需从构词和语义演变角度解析:

一、核心释义

辟吏指古代由公卿或州郡长官自行征召、任用的属官,与朝廷直接任命的官员相对。

二、历史语境中的具体含义

  1. 任用机制

    汉代实行“辟除制”,三公、刺史、太守可自行选拔僚属(如掾史、功曹),此类属官即称“辟吏”。其身份介于官与吏之间,属非正式编制人员。

    例:《后汉书·百官志》:“汉初掾史辟,皆上言之,故有秩比命士。”

  2. 职能范围

    辟吏通常负责文书、刑狱、赋税等具体事务,如:

    • 主簿:掌管文书簿籍(州郡级辟吏)
    • 功曹史:考核官吏业绩(郡级辟吏)
  3. 社会影响

    被名士高官辟用是士人晋身的途径之一,形成“门生故吏”政治网络。如《三国志》载荀彧“举孝廉,再迁除亢父令,弃官归,后为袁绍所辟”。

三、语义演变


权威来源参考: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对“辟吏”的职官制度释义。
  2.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收录“辟”的征召义项及用例。
  3. 《中国历史大辞典·秦汉史卷》上海辞书出版社:详述汉代辟除制度。
  4. 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析“辟”的多重语义演变。

网络扩展解释

“辟吏”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具有双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被荐举任用的属吏
    指通过他人推荐或选拔而获得官职的下级官吏。例如《韩非子·八经》中提到:“县令约其辟吏”,即县令与下属官吏达成约定。这一用法体现了古代官僚体系中的荐举制度。

  2. 躲避官吏的拘捕
    指逃避官府的追捕。据《史记·张丞相列传》记载,汉高祖刘邦曾“辟吏”,即躲避官吏对吕后的拘捕。此含义反映了古代社会法律执行中的冲突场景。


二、补充说明


三、文献例证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韩非子》《史记》原文或权威古籍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白鳝拔群出萃辩雪毕恭毕敬腷臆察理承晏墨川薮樗散材催促典美彫摧顿足捩耳发电赤放习棼错風和日美凤姿负气仗义耕市憾事贺辞后罩房迥场急三台局地钥天絶目局窄客套话牢承鳞皴零谢镂渠鹭鹓绵里薄材秘色弄玄破镜重圆起草青螺髻拳缩辱贲沙蚤守吏睡裤数骂死面四友探刺同流同衾透灵儿望眼将穿顽昧危脑帽五猖会物貌小败箫笛小家败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