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黄巢起义的意思、黄巢起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黄巢起义的解释

[the Huang Chao Uprising] 黄巢所领导的唐末农民大起义。公元875年,黄巢发动起义,起义军提出“均平”的政治口号。公元881年,起义军攻下唐都长安,建立了农民革命政权,国号“大齐”,也叫“齐”。后来起义虽被唐王朝所镇压,但却导致了唐王朝的迅速灭亡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黄巢起义是中国唐代乾符二年(875年)至中和四年(884年)由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是唐朝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民变之一。此次起义以反对唐朝末期政治腐败、赋税苛重及土地兼并为核心诉求,席卷全国十余省,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历史背景

唐朝晚期,中央政权衰弱,宦官专权与藩镇割据并存,百姓深受苛捐杂税和连年灾荒之苦。乾符元年(874年),王仙芝在河南长垣率先起义,次年黄巢在山东菏泽响应,提出“均平”口号,吸引大量流民加入。

起义进程

起义军采取流动作战策略,先后转战河南、安徽、江西等地。广明元年(880年),黄巢攻陷洛阳,同年十二月占领长安,建立“大齐”政权。但随后因缺乏稳固根据地和内部矛盾,起义军在唐军反扑及沙陀族李克用军队夹击下溃败。中和四年(884年),黄巢在山东莱芜狼虎谷兵败自杀。

影响与评价

黄巢起义动摇了唐朝统治根基,导致藩镇势力进一步膨胀。其“天补平均”思想成为后世农民战争的先声,但暴动中大量平民伤亡和城市破坏也引发争议。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评其“虽困九重之暴,而毒流四海”。现代学者认为,这场起义暴露了晚唐社会矛盾的激化,具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

网络扩展解释

黄巢起义是唐朝末年(约公元875年—884年)由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是唐末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民变之一。以下是详细解释:


1. 起义背景


2. 起义经过


3. 历史影响


4. 评价与争议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战役或人物细节,可参考高权威性来源如、。

别人正在浏览...

肮脏气班叙宾远苍极嘈囋常程吹牛拍马叨飻道帙冬集陡崖堵波遁野多吃多占方儿方折藩侯粉本高范孤雏腐鼠鬼馒头衮司含牙戴角和睦合头黄石编火车惊駴啃啃哧哧腊缚良直辽隧灵钥麟寺六米六逸卤虾鲁阳指日闹酒前提千状万态轻拂拂启土权道髯断颯剌剌尚卿沈楼神珠侍人使心作倖隋堤柳损神剸剡退席外镇县鹑习弊郄地谢公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