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集的意思、冬集的详细解释
冬集的解释
职事官员任满后,按规定冬季集于京师参加铨选,谓之冬集。始于 唐 代。《新唐书·选举志下》:“六品以下始集而试,观其书、判。已试而銓,察其身、言;已銓而注,询其便利而拟;已注而唱,不厌者得反通其辞,三唱而不厌,听冬集。”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铨曹》:“ 高宗 龙朔 之后,以不堪任职者众,遂出长牓放之冬集,俗谓之‘长名’。” 唐 段成式 《剑侠传·贾人妻》:“公授官之期尚未,出游之资且无,脱不见鄙,但同处以须冬集可矣。”
词语分解
- 冬的解释 冬 (③鼕) ō 一年中的第四季:冬季(农历十月至十二月)。冬天。冬眠。 姓。 象声词,敲鼓声:战鼓冬冬。 夏 笔画数:; 部首:夂; 笔顺编号:
- 集的解释 集 í 群鸟栖止于树上:“黄鸟于飞,集于灌木”。 聚合,会合:聚集。集合。集会。集体。集团。集训。集散。集资。集中。集大成。集腋成裘。 会合许多著作编成的书:集子。文集。诗集。选集。全集。 大型图书中
网络扩展解释
“冬集”是一个历史术语,主要与中国古代官员铨选制度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1.定义与起源
- 含义:指唐代职事官员任满后,需在冬季集中于京师(长安)参与吏部的铨选考核,以确定新职务。
- 起源:始于唐代,是当时官员选拔的重要环节。
2.制度流程
- 步骤:官员任期满后,需先通过“试判”(考核文书和判案能力),合格者再由吏部审查其品行、言辞等,最终拟定新职。若三次唱名(公布职位)后仍未被接受,则需等待冬季重新参与铨选。
- 文献依据:如《新唐书·选举志》记载了相关流程。
3.历史背景与演变
- 目的:通过集中考核确保官员能力与职位匹配,强化中央集权。
- 延伸意义:部分现代语境下,“冬集”也可能代指冬季的集体活动(如供热问题中的“集中”),但此为引申用法,非原意。
4.参考资料
- 若需进一步了解唐代铨选制度,可查阅《新唐书》《封氏闻见记》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冬集》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 冬集指的是冬天的集市或市集。在寒冷的冬季,人们会聚集在一起,买卖商品和交流,这种集市被称为冬集。
拆分部首和笔画
- 冬集的拆分部首为“冫”和“集”,其中“冫”是“冰”的意思,表示冷;“集”表示聚集。整个词汇共有10个笔画。
来源
- “冬集”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汉语,最早出现在《周礼·地官·胙法》中。在古代社会,冬季是农民们闲暇的季节,也是交流和贸易的好时机,因此形成了冬季集市的习俗。
繁体
- 繁体字“冬集”的写法与简体一致。
古时候汉字写法
-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冬集”可以写作“冬輯”,輯是指整理、汇集的意思。
例句
- 1. 冬集上,人们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 2. 昨天我去冬集买了些年货。
组词
- 冬日、冬季、冬眠、集市、集合、集体
近义词
- 冬市、冬贸、冬季市场
反义词
- 夏集、春集、秋集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