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集的意思、冬集的详细解释
冬集的解释
职事官员任满后,按规定冬季集于京师参加铨选,谓之冬集。始于 唐 代。《新唐书·选举志下》:“六品以下始集而试,观其书、判。已试而銓,察其身、言;已銓而注,询其便利而拟;已注而唱,不厌者得反通其辞,三唱而不厌,听冬集。”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铨曹》:“ 高宗 龙朔 之后,以不堪任职者众,遂出长牓放之冬集,俗谓之‘长名’。” 唐 段成式 《剑侠传·贾人妻》:“公授官之期尚未,出游之资且无,脱不见鄙,但同处以须冬集可矣。”
词语分解
- 冬的解释 冬 (③鼕) ō 一年中的第四季:冬季(农历十月至十二月)。冬天。冬眠。 姓。 象声词,敲鼓声:战鼓冬冬。 夏 笔画数:; 部首:夂; 笔顺编号:
- 集的解释 集 í 群鸟栖止于树上:“黄鸟于飞,集于灌木”。 聚合,会合:聚集。集合。集会。集体。集团。集训。集散。集资。集中。集大成。集腋成裘。 会合许多著作编成的书:集子。文集。诗集。选集。全集。 大型图书中
专业解析
“冬集”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内涵的古代汉语词汇,主要指古代官员(特别是候选官员)于冬季汇集到京城,接受吏部考核、铨选,以等待任命官职的制度。这一制度体现了中国古代官僚体系的管理与选拔机制。
以下从词典释义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
-
本义与核心含义:
- 冬季汇集京城: “冬”指季节,“集”意为聚集、汇集。其字面意思即指在冬季聚集。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下,特指官员或候选官员在冬季按规定时间集中到首都(如唐代的长安、洛阳)。
- 接受铨选考核: 汇集京城的主要目的是接受中央吏部(主管官员选任的部门)的考核、审查和选拔(称为“铨选”)。吏部会根据官员的资历、考绩(功过记录)、才能等因素,决定其官职的升降、改任或初次任命。
- 等待任命: 对于尚未获得实职的候选官员(如通过科举考试但未授官者、守选期满者等),“冬集”是他们获得实际官职的关键环节。他们需在冬季到吏部报到,参与铨选,等待分配职位。
-
历史背景与制度关联:
- 唐代考课与铨选制度: “冬集”制度在唐代最为典型和完备。唐代实行严格的考课制度,官员每年需接受考核(小考),每三或四年进行一次大考。考课的结果是铨选的重要依据。铨选本身有固定的时间安排,其中冬季是集中进行铨选(尤其是针对六品以下官员)的主要时段,故称“冬集”。《新唐书·选举志下》对此有详细记载:“凡选有文、武,文选吏部主之……每岁五月,颁格于州县,选人应格,则本属或故任取选解,列其罢免、善恶之状,以十月会于省,过其时者不叙。其以时至者,乃考其功过。” 这里的“十月会于省”即指冬季汇集尚书省(吏部所在地)参与铨选,是“冬集”的核心环节。
- 守选与冬集: 科举及第者(如进士、明经)通常不能立即授官,需要等待一定的年限(称为“守选”)。守选期满,他们便需参加“冬集”以获得官职。同样,官员任满或因故停职后,也需守选并参加冬集以获取新职。
- 宋代沿革: 宋代基本继承了唐代的铨选制度,“冬集”仍是官员(特别是选人)获得差遣的重要途径。虽然具体细节有所变化,但冬季汇集京师待选的核心含义得以延续。
-
文献佐证与引用:
- 《汉语大词典》: 对“冬集”的释义为:“职事官员在冬季选授官职称为冬集。唐代制度,选人冬季集中于京师候选,称为冬集。” 这清晰地指出了其作为制度术语的含义和唐代的实践。
- 《新唐书·选举志下》: “初,铨法简而任重……其後,三岁一集,选人猥至,文簿纷杂,吏得因缘为奸,又寒暑苦之。乃诏以四季之月,尚书、侍郎分主之,而吏部员外郎二人判南曹,以试判、检勘为职。然其制,岁以十月始,至季春乃毕。” 这段史料详细描述了唐代铨选(包含冬集)的时间安排、操作流程及其演变。
- 《通典·选举三》: 杜佑在《通典》中记载唐代选官制度:“其选试之制,每岁孟冬,吏部集选人于尚书省,试以书判,核其资历,以为留放。” 这直接点明了“冬集”发生在孟冬(农历十月),地点在尚书省,核心内容是考试(书判)和审核资历。
“冬集”是中国古代(尤以唐宋为盛)官僚制度中的一个专有名词,特指候选官员或待选官员在冬季按规定时间汇集到京城(尚书省/吏部),参加由吏部主持的铨选考核,以期获得官职任命或职务调整的特定制度和活动。它深刻反映了古代中央政府对官员选拔、考核和任命的程序化、周期化管理模式。
网络扩展解释
“冬集”是一个历史术语,主要与中国古代官员铨选制度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1.定义与起源
- 含义:指唐代职事官员任满后,需在冬季集中于京师(长安)参与吏部的铨选考核,以确定新职务。
- 起源:始于唐代,是当时官员选拔的重要环节。
2.制度流程
- 步骤:官员任期满后,需先通过“试判”(考核文书和判案能力),合格者再由吏部审查其品行、言辞等,最终拟定新职。若三次唱名(公布职位)后仍未被接受,则需等待冬季重新参与铨选。
- 文献依据:如《新唐书·选举志》记载了相关流程。
3.历史背景与演变
- 目的:通过集中考核确保官员能力与职位匹配,强化中央集权。
- 延伸意义:部分现代语境下,“冬集”也可能代指冬季的集体活动(如供热问题中的“集中”),但此为引申用法,非原意。
4.参考资料
- 若需进一步了解唐代铨选制度,可查阅《新唐书》《封氏闻见记》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闇秽白背标号表面别流臂有四肘鼻皻擘指草荄柴水娼根成师棰革殚述淡嘴噩梦凡马風政高德官舱湖北省呼鸣假局子假手于人京察金菊窘局九贤纠枝琅琳连率流荡龙骞马粪娘麻酥糖鸣钟鼓密旨盘鸦切点容成氏三叹盛高十家连坐时月霜天思秋檀轴腾羁同文共规投隙抵巇玩闻玩意緼奥稳拿诬陷险恶香氛乡试年限级笑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