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惊駴的意思、惊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惊駴的解释

见“ 惊骇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惊駴(jīng hài)是汉语中一个较为古雅的合成词,现多写作“惊骇”,表示因突发意外或恐怖事件而引发的极度震惊与恐惧。以下从词源、结构、释义三个角度详细解析:


一、词源与字形演变

  1. 单字本义

    • 惊(驚):篆文从馬、敬声,本义指马受刺激而狂奔,引申为人的精神受剧烈刺激。《说文解字》注:“惊,马骇也。”
    • 駴:通“骇”,《康熙字典》引《集韵》注:“駴,与骇同,惊也。”其字形从馬、亥声,强调如马受惊般的剧烈反应。
  2. 合成词演变

    “惊駴”始见于先秦文献,如《庄子·外物》:“草木怒生,铫鎒于是乎始修,而草木之惊駴者过半。”后逐渐被“惊骇”替代,但古籍中仍保留原写法。


二、现代释义与用法

  1. 核心语义

    • 心理层面:形容因突发灾祸、恐怖场景或重大变故导致的强烈心理冲击,程度深于一般“惊讶”。
    • 生理表现:常伴随面色骤变、肢体僵直等生理反应,如《聊斋志异·画皮》:“生惊駴而走。”
  2. 语境应用

    • 文言用例:多见于史书、笔记小说,描述战争、灾异等场景。例:《明史·五行志》:“雷震奉天殿,百官惊駴。”
    • 现代转换:当代书面语中多用“惊骇”,如“惨状令人惊骇”。

三、权威辞书释义参考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释“惊駴”为:“震惊恐惧。駴,同‘骇’。”引《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居者无骇,行者无惊”为语源佐证。

    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

    (注:该辞书无公开在线版,纸质版可查 ISBN 978-7-5326-3450-8)

  2. 《康熙字典》(中华书局点校本)

    “駴”字条:“《广韵》侯楷切,音骇。惊也。《周礼·夏官·大司马》‘鼓皆駴’注:疾雷击鼓曰駴。”

    来源:中华书局,2010年重印版。


四、现代汉语规范建议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惊骇”为规范词形,释义为“惊慌害怕”。在学术写作或古籍研究中可使用“惊駴”,但日常语境建议用“惊骇”以确保通用性。

网络扩展解释

“惊駴”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解释:

  1. 基本释义
    “惊駴”读作jīng hài,是“惊骇”的异体写法,表示因突发或强烈刺激引起的震惊、恐惧情绪。例如:“众人见此情景,无不惊駴。”

  2. 字形与用法

    • “駴”是“骇”的异体字,两者在古汉语中通用,但现代汉语中“骇”更为常见。
    • 该词多用于书面语或古典文献中,现代口语中较少使用。
  3. 相关辨析
    需注意与“惊諕”(jīng háo,指惊吓)、“惊慴”(jīng shè,指惊慌害怕)等形近词区分,这些词发音、含义均不同。

建议:若需引用该词,建议优先使用现代规范写法“惊骇”,以避免混淆。如需查询更多古典用例,可参考《汉语大字典》等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白藤帮身襃表倍僪变狱毕壤不绝若线布拉格惨暗长思成城断金成头承意出逃大姒仿写風期风闪黼依该歪规圆豪吏蚝莆红带回鹘文讲欢建马蹇数娇黄脚指惊鸟蠲吉絶才卡路吏曹鳞被马革摩顶放踵母本木材蓄积量鸟聚平滑肌琼彩屈处森伯擅美韶光似箭十方常住熟菜嗣膺探路题叅突梯滑稽望视微鄙未消舷窗相逢小玩儿闹谿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