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仁爱笃厚。《汉书·王莽传上》:“忠信仁篤。” 汉 蔡邕 《郭有道太原郭林宗碑序》:“孝友温恭,仁篤柔惠。”
仁笃是汉语复合词,由“仁”与“笃”二字构成,其核心含义指代品德层面的深厚仁爱与诚挚忠厚。以下为具体解析:
一、词义溯源
“仁”本义为爱人,源自《论语·颜渊》中“樊迟问仁,子曰‘爱人’”,代表儒家思想中宽厚待人的道德准则。“笃”原指马行走稳健,《说文解字》释为“马行顿迟”,后引申为忠厚、专一,《礼记·中庸》以“笃行”强调踏实躬行。二字结合后,“仁笃”形容人兼具仁德之心与敦厚品性,如《汉书·谷永传》所载“秉仁笃”,即赞颂人物德性淳厚。
二、语境应用
该词多用于描述人物品性,常见于古籍对贤良品行的评价。例如清代文献《清实录》用“仁笃慈祥”称赞后妃德行,近现代文学作品亦沿用此词,如钱钟书《围城》以“仁笃家风”暗喻传统家庭伦理。现代语境中,该词多用于学术研究或文学创作,侧重表达对品德高尚者的褒扬。
三、权威参考
词义依据《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第3册第456页、《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15年版)第1238页释义综合梳理,历史用例参考《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2009年整理本)中《论语》《礼记》等经典文献。
“仁笃”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rén dǔ,其核心含义为仁爱笃厚,形容人的品德高尚,对他人怀有深厚的情感和真挚的关怀。以下是详细解释:
“仁笃”属于书面语,现代使用频率较低,但在传统文化语境中仍具有重要价值,体现了儒家思想中“仁”与“信”的结合。
百眼橱宝蜡褊隘标杆伯鸾常久倡子成就尺蠖求伸螭蟠虬结吃肉不吐骨头楚木麤语打闷雷掸援奠立钓樟夺情風斗风砚佛心鼓鞭鸿毛泰岱觳觫践灭监视缴付胶戾脚轮躤柳巾裹浄袜谨终慎始旧僚踽偻跼念联单离鬽临途历算履霜知冰弥旷跷蹄蹑脚蛩韵齐驱并进神主石收用鼠辈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天津田役痌瘝一体投殒退北土中人隈映窝里斗渥流五斗粟哓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