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以梅花簪首。 唐 杜牧 《寄李起居四韵》:“ 楚 女梅簪白雪姿, 前溪 碧水冻醪时。”
“梅簪”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主要分为字面含义和比喻义,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字面解释
指用梅花装饰发簪的动作或饰品。古代常以梅花插于发间作为头饰,体现自然雅致的美感。例如唐代杜牧《寄李起居四韵》中“楚女梅簪白雪姿”便描绘了女子以梅花簪首的意境。
比喻义(成语)
由“梅花”和“簪子”组合而成,象征高风亮节与坚守原则。梅花在寒冬中傲然开放,代表坚韧不屈;簪子是古代女性束发饰物,寓意品德与美丽。合起来比喻人在困境或诱惑中保持高尚情操。
文化象征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坚韧、高洁,簪子则关联女性仪态与道德规范。两者结合既指具体装饰行为,也引申为精神层面的坚守。
使用场景
多用于文学作品中赞美人物的品德,或劝诫他人坚持原则。例如描述官员清廉、文人傲骨等。
唐代杜牧诗句“楚女梅簪白雪姿,前溪碧水冻醪时”,通过“梅簪”既写女子妆饰之美,也暗喻其如梅花般清雅脱俗的品性。
需注意,“梅簪”作为成语的用法在现代较少见,更多保留在古典文献或特定文学语境中。若需深入考证,可参考《汉语词典》或古典诗词注解。
《梅簪》是一个汉字词语,其中“梅”是指梅花,而“簪”是指用来扎住头发的大头针。因此,仅从字面意思来看,梅簪的意思就是用梅花做成的发簪。
拆分部首和笔画:梅(木偏旁,五画)+ 簪(竹偏旁,16画)。
梅簪这个词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在古代,梅花被赞誉为“岁寒三友”的一部分,象征着坚强和不屈的品质。
而梅花形状优美,色彩鲜艳,常常被制作成发簪,用来装饰头发。因此,梅簪因为结合了梅花和发簪的含义,成为表示高雅和美丽的象征。
梅簪的繁体写法为「梅簪」,与简体写法一致。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有所差异。梅簪的古时候汉字写法为「楳」、「楳縝」。
1. 她戴上了一根精巧的梅簪,顿时变得更加婉约动人。
2. 那位女孩纳了一个手捧梅簪,端的清丽脱俗。
组词:梅簪相间、梅簪补云。
近义词:花簪、花朵发簪。
反义词:散发、草簪。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