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华北平原的意思、华北平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华北平原的解释

[North China Plain] 中国北部大平原,由黄河、海河、淮河等冲积而成,故又名黄淮海平原,面积31万平方公里。土质肥沃,地势平坦,夏季高温多雨,历来为重要的农业区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以下是关于“华北平原”的详细解释:

一、地理位置与范围

华北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是中国第二大平原,跨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7个省市。其范围北抵燕山南麓,南达大别山北侧,西倚太行山、伏牛山,东临渤海和黄海,位于北纬32°~40°、东经114°~121°之间。

二、形成与地貌特征

  1. 成因:由黄河、淮河、海河等河流携带泥沙冲积形成,距今约1.3亿年前曾为海湾,后因泥沙堆积逐渐演变为平原。
  2. 地貌:地势低平,海拔多在50米以下,局部因黄河历史决口形成冈地、洼地等微地形。沉积层厚度可达500~5000米,开封、商丘等地最厚。

三、气候与农业

四、经济与资源

五、面积差异说明

不同资料来源显示面积约30万~31万平方公里,差异可能源于统计口径或区域划分方式。

潜在问题

黄河历史上因泥沙淤积导致河床抬高,易引发水患,需持续关注防洪治理。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地理研究机构或权威百科(如、5、7)。

网络扩展解释二

华北平原

《华北平原》是指位于中国华北地区的一个广阔平坦的平原地带。该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也是中国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

拆分部首和笔画

《华北平原》的拆分部首是“十”和“土”,其中“十”为部首,并且它的笔画数为二十两笔。

来源

《华北平原》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现在《诗经·周南·关雎》中的“采葑采菲,薄言采葑,采采卉实。”这里的“采菲”即指华北平原的地区。后来,该词在历史上逐渐使用广泛,并成为华北地区的标志性名称。

繁体

《华北平原》在繁体中的写法为「華北平原」。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华北平原的字形稍有不同,写作「華北牻原」。

例句

1. 华北平原的黑土壤适宜种植粮食作物。

2. 华北平原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组词

华北、北平、平原、华北地区、平原地带

近义词

华北大平原、华北大地、华北平原地带

反义词

山地、丘陵

别人正在浏览...

般师虣乱跋题比目连枝伯牛不对头灿蔚拆洗长方形常赁赤心喘喘从姊妹单寡额外之人发环饭山燔销格登歌啸孩穉合虚华佗火线交通站燋夭极好浸槽廐人夸父滥侈漏逗鑪椎慢化马上比武密云龙辟世潜度前人侨工勤介攘剔弱蒂山东升年生锈十步九回头尸官肆力诵呗投置拖人落水顽铁袜綫物汇乌纱帢逍遥座叶契细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