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忘的意思、阙忘的详细解释
阙忘的解释
脱漏遗忘。 汉 应劭 《风俗通·声音》:“其后, 周 室陵迟,礼崩乐坏……重遭暴 秦 ,遂以闕忘。”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记事珠》:“ 开元 中, 张説 为宰相,有人惠 説 一珠,紺色有光,名曰记事珠。或有闕忘之事,则以手持弄此珠,便觉心神开悟。”《宋史·宋太初传》:“因笔而简之,以备闕忘耳。”
词语分解
- 阙的解释 阙 (闕) è 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宫阙。 皇帝居处,借指朝廷:阙下。“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京城,宫殿:“城阙辅三秦”。 陵墓前两边的石牌坊:墓阙。 豁口,空隙:“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忘的解释 忘 à 不记得,遗漏:忘记。忘却。忘怀。忘我。忘情。忘乎所以。 记 笔画数:; 部首:心;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阙忘"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文言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其核心含义是指遗漏和遗忘,强调对事物有所缺失或未能记住。具体解释如下:
-
基本释义:
- 阙 (quē):本义指宫门两侧的楼台,引申为缺失、空缺、过失、过错。在“阙忘”一词中,取“缺失、遗漏”之意。
- 忘 (wàng):指忘记、遗漏、疏忽。
- 阙忘:二字组合,意为因疏忽或遗漏而未能记住或做到,即遗漏和遗忘。它强调了一种因疏漏导致的不完整或缺失状态。
-
字源与构成分析:
- “阙”字在古汉语中常表示空缺、缺点、过错。《说文解字》释“阙”为“门观也”,后引申出“缺”义。
- “忘”字从心从亡,表示心中失去(记忆)。《说文解字》释“忘”为“不识也”,即不记得。
- 因此,“阙忘”可理解为因心有所失(忘)而导致事物出现空缺或遗漏(阙)。
-
用法与语境:
- “阙忘”主要用于古代文献或非常正式的文言语境中,描述因疏忽、遗漏而未能尽到责任、未能记住某事或导致信息、事物不完整的情况。
- 例如,在描述礼仪、职责、记录等方面有疏漏时,可能会用到此词。它带有一定的书面语和古语色彩。
-
现代使用情况:
- 在现代汉语中,“阙忘”已基本被淘汰,不再使用。表达“遗漏和遗忘”的意思时,更常用“遗漏”、“忘记”、“疏忽”、“疏漏”、“遗忘”等词语。即使在研究古文献或进行特定文言写作时,也较少单独使用“阙忘”一词。
来源参考:
- 释义基础:《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对“阙”、“忘”单字的解释及其引申义。
- 字源分析:《说文解字》(许慎著)对“阙”、“忘”的本义解释。
- 古汉语用法:综合参考《古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对相关词汇的释义和用例。
网络扩展解释
“阙忘”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文献中有相似但侧重点不同的解释。以下为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析:
1.基本含义
“阙忘”指“脱漏遗忘”,即因遗漏而导致的事物或信息的缺失与遗忘。其中,“阙”指遗漏、缺失(如“阙漏”),而“忘”指忘记。两字组合后,更强调因不完整或疏漏造成的记忆缺失。
2.结构与发音
- 拼音:quē wàng(注意“阙”读第一声,“忘”读第四声)。
- 构词分析:
- 阙:本义为缺失、遗漏,如“阙如”(空缺不书)。
- 忘:本义为忘记,如“忘怀”。
二字结合后,词义从单纯“遗忘”延伸至“因疏漏而遗忘”。
3.使用场景
- 古籍文献:多用于描述因时间、事件导致的制度或礼仪缺失。例如:
汉代应劭《风俗通·声音》提到周代礼乐“重遭暴秦,遂以阙忘”,指礼制因秦朝暴政而逐渐被遗忘。
- 个人记忆:也可形容因疏忽遗忘重要事物,如五代《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宰相张说用“记事珠”辅助记忆,避免阙忘。
4.历史渊源
- 早期文献:该词可追溯至汉代,如《风俗通》等典籍。
- 与《论语》关联:有观点认为其起源与《论语·公冶长》中孔子所言“君子之道,阙如也”相关,但此说法需结合具体语境考证。
5.近义词与辨析
- 近义词:遗漏、遗忘、疏漏。
- 差异:“阙忘”更强调因缺失导致遗忘的结果,而非单纯忘记。例如“制度阙忘”指制度因未被记录或传承而失传。
“阙忘”是一个兼具“遗漏”与“遗忘”双重含义的书面词汇,多用于描述历史、文化或制度因疏漏而逐渐湮没的现象,在古籍文献中尤为常见。
别人正在浏览...
鳌禁班禅额尔德尼办事员跋尾贬诎不争参禅差布场灶鹑纬大出进道式瞪视灯宴逗嘴奋亢干式共话丱日归寂瑰壮还舟好爵荷校洪谟懽愉检察员将家蛟龙戏水鯨罟景征蠲减开山祖阃公朗节旅集毛胚绵絮淖尔捻香黏埴牛童马走谴让欠折轻恬侵毁荣露塞话丧失骚屑軕子绍剧烧眼盛馔诗递首岁属实私请外丧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