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迁徙。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与太尉王僧辩书》:“昔隆 周 徙播,皆凭 晋 郑 之功;彊 汉 阽危,终假 虚牟 之力。” 吴兆宜 笺注:“《左传》 周 之东迁, 晋 郑 焉依。”
“徙播”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xǐ bō,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但核心意义可归纳如下:
迁徙、迁移
多数权威来源(如汉典、古籍引用)指出,“徙播”指人口或群体的迁移活动,例如古代王朝的迁都或流亡。如南朝陈徐陵在《为贞阳侯与太尉王僧辩书》中写道:“昔隆周徙播,皆凭晋郑之功”,此处“徙播”指周朝东迁的历史事件。
字义分解
历史文献中的用法
主要用于描述国家、族群的迁移,如:“彊汉阽危,终假虚牟之力”(《为贞阳侯与太尉王僧辩书》),强调迁移中的依赖关系。
现代可能的引申义
少数资料将“播”理解为“传播”,衍生出“消息扩散”的比喻义,但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左传》相关注释。
《徙播》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迁移或转移播种,通常用于描述农业活动。
《徙播》的拆分部首为“彳”和“田”,其中“彳”是表示“行走”的意思,“田”表示“农田”或“田地”的意思。
《徙播》的总共有10画,比较复杂,需要一定的书写技巧。
《徙播》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农业社会,描述了农民在耕种时迁移到不同的农田来进行种植的活动。
在繁体字中,《徙播》的写法保持不变。
在古代汉字中,《徙播》的写法与现代基本一致,只是在结构和笔画的书写上可能略有不同。
1. 在春季时,农民们会进行徙播作业,将种子迁移到新的田地里。
2. 多年的徙播活动导致了土地的退化和农作物产量的下降。
徙逐、播散、迁徙、播种
迁徙、迁移、转移
固守、留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