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武德 四年(公元621年)置修文馆于门下省。九年, 太宗 即位,改名弘文馆。聚书二十馀万卷。置学士,掌校正图籍,教授生徒;遇朝有制度沿革、礼仪轻重时,得与参议。置校书郎,掌校理典籍,刊正错谬。设馆主一人,总领馆务。学生数十名,皆选皇族贵戚及高级京官子弟,师事学士受经史书法。 唐中宗 神龙 元年(公元705年)避太子 李弘 名,改曰昭文馆。 玄宗 开元 七年(公元719年)仍改弘文馆。因学生出身贵族,不专经业, 开元 以后,令依国子监生例考试,惟帖经减半。 明 初亦设弘文馆,不久即废。 宣德 间,复建弘文阁,不久并入文渊阁。
“弘文馆”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化机构,其含义与历史作用可从以下方面详细解释:
弘文馆不仅是唐代文化教育的象征,更在政治制度、典籍传承方面发挥了枢纽作用,其影响力延续至后世多个朝代。
弘文馆是指旧时候供奉文学作品、书籍和字画的地方。它是提供学者阅读、研究和学习的场所,也是文化交流的中心。
弘文馆的拆分部首是弓(gōng),文(wén),馆(guǎn)。
弘文馆的笔画数为19画。
弘文馆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文献中,它记录着古代人们重视文化教育的态度。
弘文館是弘文馆的繁体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弘文馆的古时写法为「洪文館」,字形稍有差异,但意义相同。
1. 弘文馆里收藏了许多古代文献和书籍。
2. 小明经常去弘文馆读书,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文房四宝、文化遗产、文人雅士、文献资料
书院、艺文馆、文化堂
武馆、兵馆、武术场
汴梁边屯边委辩知博易餐饮齿齿抽简禄马出陈黜退大国沙文主义当甚么丹红蹲笆篱子儿童福利事业放荒废黜封键妦媶缝衣浅带贡奉构夏菰粱过法黑钙土溷帐江令茧衣金薄禁当科减老年尊丽席礼秩龙脩卖刀买犊瞀瘛米尺年平均牛轭纽约大学胖墩墩仆牛潜语秋声染户戎索丧道啬克憴憴圣神文武世谟说话人树艺松屑随化椭圜闻风而至相知销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