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库褥官 ”。复姓。见《通志·氏族五》、《魏书·官氏志》。
库傉官(Kùnùguān)是源自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复姓,具有特定的历史与文化内涵。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库傉官”属鲜卑族姓氏,音译自鲜卑语。其中“库”可能源于鲜卑部落名称或官职,“傉官”在鲜卑语中与“首领”“官员”相关,整体意为“掌管库府或部落事务的官职”。该姓反映了鲜卑族以官职为姓的命名传统。
族群起源
库傉官氏为慕容鲜卑分支,活跃于十六国时期(公元4-5世纪),多见于鲜卑慕容部建立的政权(如前燕、后燕)。《晋书·载记》提及后燕将领库傉官昌,印证其姓氏与慕容部的关联性。
姓氏演变
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公元496年)时,库傉官氏依《魏书·官氏志》诏令改汉姓为“库”,成为单姓库氏的重要来源之一,原复姓逐渐消亡。
《魏书·官氏志》明确记载:“库傉官氏,后改为库氏。” 此条为研究北朝姓氏制度的核心史料。
《晋书·慕容垂载记》提及库傉官伟率军支援慕容垂复国,凸显该姓氏在鲜卑军事阶层中的地位。
库傉官作为复姓已不存于现代汉族姓氏体系,但其汉化形式“库”姓延续至今,分布于华北、西北等地。
权威参考文献来源:
“库傉官”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复姓,属于鲜卑族姓氏体系,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如下:
来源与演变
“库傉官”是鲜卑族的三字复姓,最早见于《魏书·官氏志》和《通志·氏族五》()。根据姓氏演变规律,部分鲜卑族人在汉化过程中将其简化为单姓“库”()。
字形与发音
历史文献记载
该姓氏的记载集中在南北朝时期的文献,如《通志》和《魏书》,说明其流行于魏晋至隋唐的鲜卑族群中()。
相关延伸
“傉”字本身无独立含义,仅作为姓氏用字出现,且多与“库傉官”这一复姓绑定。类似的鲜卑三字姓还有“独孤浑”“步六孤”等()。
这是一个已消失的古代少数民族姓氏,主要承载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如需进一步了解鲜卑姓氏体系,可查阅《魏书·官氏志》等史料原文。
案吏安适傲世轻物百锾抱案雹神伯翳大学耳卜凡医丰柔高芬餻糜告祝根谱诡名寒微韩岳宏博脚胫金版锦裘机榻凌波仙子灵雏凌踏沦惑灭沉愍然暮境暖宅配种骈祉篇袠朴貌牄牄弃卷穹宇绍复师友祭酒十斋期熟话舒绎私丧酸斋速度滑冰遂怀宿遇帑庾袒肩滩涂田巴生田七铜围铁马土石方王谢完实猥儒乌黑鲜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