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宫隅的意思、宫隅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宫隅的解释

谓建于宫墙四角的高大围屏。《周礼·考工记·匠人》:“王宫门阿之制,五雉;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 郑玄 注:“宫隅,城隅,谓角浮思也。” 孙诒让 正义:引 焦循 曰:“角,即四隅之谓。浮思者,《广雅》《释名》《古今注》皆训为门外之屏。角浮思者,城之四角为屏以障城,高於城二丈,盖城角隐僻,恐奸宄踰越,故加高耳。” 唐 李华 《含元殿赋》:“至若时雨槀田,九农恞畅,云归山冗,儵以昭旷。白日丽於宫隅,混晶光而益壮。”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宫隅是古代建筑术语,指宫墙的转角处,特指宫殿围墙的角楼或拐角区域。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本义与建筑功能

  1. 宫墙转角结构

    “宫”指宫殿建筑群,“隅”即角落、转角。《汉语大词典》明确释义为“宫墙的角上”,指宫殿围墙相交形成的直角区域。古代宫墙多为夯土版筑,转角处需特殊加固,常建角楼用于瞭望守卫。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防御与礼制象征

    据《周礼·考工记》载,宫隅高度需高于普通宫墙,兼具防御功能与等级象征。如:“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以雉(古代高度单位)体现建筑规制差异,凸显王权威严。

    (来源:《周礼译注》,中华书局)


二、词源与引申义


三、文献例证

  1. 《周礼·考工记·匠人》:

    “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规定天子宫墙转角高度为七雉(约16.7米),体现礼制等级。

    (来源:《周礼正义》,中华书局)

  2. 《墨子·备城门》:

    记载战时“宫隅置楼橹”,角楼设兵防守,印证其军事功能。

    (来源:《墨子校注》,中华书局)


四、学术考辨

有学者认为“宫隅”包含两类: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21年。
  2. 孙诒让《周礼正义》,中华书局,2013年。
  3.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2013年。
  4. 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年。
  5. 《古代汉语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4年。

网络扩展解释

“宫隅”是一个古代建筑术语,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义

指建于宫墙四角的高大围屏或防御结构,主要用于王宫建筑。根据《周礼·考工记·匠人》记载,其高度为“七雉”(雉是古代长度单位,一雉约合三丈),高于宫门(五雉)但低于城隅(九雉)。这种结构被称为“角浮思”,即四角设置的屏障,既具装饰性,又起到防止攀越的防御作用。

二、延伸含义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引申为成语,比喻隐蔽的角落或深居简出的人。但需注意,这一引申义未见于古代文献,可能是现代语境下的扩展解释。

补充说明:

  1. 建筑功能:宫隅高于宫墙,通过加高四角增强防御,尤其在隐蔽角落防止入侵(孙诒让《周礼正义》引焦循注)。
  2. 相关术语:与“城隅”(城墙四角结构)对应,两者形制相似但高度不同,体现古代等级制度。

建议:若需了解具体形制或历史演变,可查阅《周礼》原文及汉代郑玄、清代孙诒让的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艾服嗷嗷无告傍属变焦距镜头赑怒不生不灭常不肯插叙车亩诚僞春声点发惵惵滴羞蹀躞蠹化盾卤蕃变羔儿酒高级神经中枢公情咕哝过谪好力寳候车花貎蓬心胡疑挤摧阶历金觥圹虚垒口林居六一诗话鹿角菜马裤呢命爵旁纽跑节场嵌合蹊蹭穷居奇耦若大若小乳牙三脊茅三斩埽迹上半晌生各支食苹水沟说一不二塘丁税糖葫芦外文枉辔无蕲五显公相克现象校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