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嘉遯的意思、嘉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嘉遯的解释

亦作“ 嘉遁 ”。旧时谓合乎正道的退隐,合乎时宜的隐遁。《易·遯》:“嘉遯贞吉,以正志也。”《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在乾之姤,匿景藏光,嘉遁养浩,韜韞儒墨,潜化傍流,畅于殊俗。” 宋 范仲淹 《祭吕相公文》:“辞去台衡,命登公衮,以养高年,如处嘉遁。” 明 许潮 《武陵春》:“盖世有肥遯,有嘉遯,有吏遯,若吾辈又所谓玄遯者也。”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七章:“是以士大夫跼迹全生,见几远害。或厉操幽栖,高情避世,是曰嘉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嘉遯”是“嘉遁”的异体写法,二者音义相通,均读作jiā dùn,属于汉语中的古典词汇。该词最早可追溯至《周易》遁卦“嘉遁贞吉”的卦辞,《汉语大词典》将其释为“合乎正道的退隐”,特指贤者审时度势后选择的隐逸行为。其核心含义包含三个层面:

  1. 词义构成

    “嘉”表赞美,“遯”(遁)指退避,二字组合形成褒义复合词。《王力古汉语字典》强调其区别于普通隐逸,强调“合乎时宜且守持节操的隐退”,如《三国志》评管宁“嘉遁之风,足以矫俗”即含此意。

  2. 语源脉络

    源自《周易·遁卦》九五爻辞:“嘉遁,贞吉”,孔颖达疏解为“遁道嘉美,正则吉也”,指君子在政治昏暗时主动避世以保全德行,后经魏晋玄学发展为士人精神追求的典范。

  3. 文化意象

    该词承载着中国古代“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哲学,唐代李峤《授钟绍京太子右谕德制》称“幽贞之操,足以镇俗;嘉遁之风,足以扬仁”,彰显其作为士大夫精神标杆的文化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嘉遯”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读音与字形

词义解析

“嘉遯”亦作“嘉遁”,指合乎正道的退隐行为,强调隐退的时机与方式符合道德或社会认同。其内涵包含:

  1. 合乎时宜:隐退时机恰当,不违背道义;
  2. 高尚情操:退隐者心怀淡泊,保持气节(如《三国志》中管宁的“嘉遁养浩”);
  3. 经典溯源:出自《易经·遯卦》“嘉遯贞吉,以正志也”,意为隐退时坚守正道可获吉祥。

用法与语境

多用于古代文献,形容士人因时局或个人志向选择隐逸,且行为被社会认可。例如:

相关延伸

“嘉”本义为美好、赞许(如“嘉奖”),组合“遯”后强化了隐退的正面评价,与消极避世形成对比。

若需进一步考证文献用例,可参考《周易》及魏晋史书。

别人正在浏览...

哀丐白杆兵爆栗子辩折藏猫儿参观茶镜谄谀超生彻侯承建车鱼滴笃班恩好翻盖芳草鲜美房分犯规翻天覆地个里更做道怪慴管乐器鼓翅悍急检抑解学靖节先生今日个铐子冷嘲热讽立刀领港菛冬模模糊糊鸟嘴懦善淜滂贫暴起奏泉石膏肓柔节入妙塞色腮腺散簪膳府绍袭升资赦恕溯风碎割凌迟岁计隋珠和玉台弼剔抽秃刷午夜献楚宪檄校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