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而往的意思、而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而往的解释

(1).以后。《论语·八佾》:“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2).以上。表示数量在某一点之上。《荀子·强国》:“故自四五万而往者,彊胜,非众之力也,隆在信矣;自数百里而往者,安固,非大之力也,隆在脩政矣。” 杨倞 注:“而往,犹已上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而往"是古汉语中常见的结构,在现代汉语中多用于书面语或固定表达。其含义需从构成它的两个字分别理解,再分析其组合后的用法:

  1. "而"的含义:

    • "而" 在古汉语中主要用作连词,功能多样且灵活。
    • 在此结构中,它最常见的作用是表示承接关系或轻微的转折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就”、“便”、“然后”、“却”等。
    • 来源:参考《古代汉语虚词词典》(商务印书馆)对“而”作为连词用法的详细分类和解释。
  2. "往"的含义:

    • "往" 的本义是动词,表示“去”、“到...去”。
    • 引申义可以表示“过去”、“从前”(时间上的流逝)。
    • 来源:依据《说文解字》对“往”的释义(“之也”)及《汉语大词典》对其引申义的收录。
  3. "而往"的组合含义与用法:

    • 表示动作的连续或承接: "而"连接前后两个动作或状态,"往"表示“去”的动作。整体意为“然后就去”、“接着前往”。例如:“受命而往”(接受命令然后前往)。
    • 表示时间上的延续: 当“往”引申为“过去”时,“而往”可以表示“从此以后”、“从那时起”。例如:“自今而往”(从今以后)。这种用法常与“自/由/从”等介词搭配。
    • 在固定结构中: 常出现在“自/由/从...而往”的结构中,强调时间或事件的起点及其后的延续。例如:“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从周代以来,七百多年了)。
    • 表示方向或趋势: 有时也隐含一种方向性或趋势,即朝着某个方向或状态发展。例如:“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熄”(一发怒天下就恐惧,安居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这里的“而”虽未直接与“往”字面组合,但体现了“而”连接动作并隐含趋势的类似功能。
    • 来源:分析基于王力《古代汉语》中对虚词“而”连接作用的阐述及对“往”字用例的归纳,并结合《汉语大词典》中“而往”相关词条的释义和书证。

“而往”的核心含义在于“而”的连接作用和“往”的趋向/时间意义。它主要用于:

在现代汉语中,单独使用“而往”已不常见,其意义多保留在“自今而往”、“由古而往”等固定或半固定的书面表达中,以及成语或仿古用法里。理解其含义需结合具体上下文。

网络扩展解释

“而往”是一个文言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根据多个词典及古籍注解,该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一、表示时间或顺序上的延续

含义:指“以后”“之后”,用于描述时间或事件的后续发展。
出处:

二、表示数量或程度的范围

含义:指“以上”“超过某一点”,用于说明数量或程度的界限。
出处:

使用场景

  1. 时间延续:多用于古籍中描述事件后续阶段,如“学而往,则知愈深”。
  2. 数量范围:常见于对规模、数量的界定,如“千石而往者,不可胜数”。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查阅《论语》《荀子》原文或相关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骜主抱粗腿犇竞鄙滞吃着碟子看着碗春灌次前从道盗骖打印帝乡惰废犯顺蜂房蚁穴风检風信子赋情肤如凝脂干欺骨鲠还纳花妖子火炮蹇寓浇淳散朴教妇初来,教儿婴孩阶勋进造絶诗浚削酷裂雷市连漫骂詈貊布谋无遗谞凝坚逆制呕鵶皮草锵金鸣玉清安奇奇怪怪全独却埽人工呼吸入内顺蔓摸瓜苔茸沓舌条规桐华布头忽湍怒尉廨文燕雾霾乌照先子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