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小谨的意思、小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小谨的解释

(1).谨于小事。《管子·形势》:“小谨者不大立。”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相胜》:“司寇为乱,足恭小谨,巧言令色。”

(2).小节。《新唐书·杜牧传》:“ 牧 刚直有奇节,不为齷齪小谨,敢论列大事。” 宋 陈亮 《与徐彦才大谏》:“小谨自媚,小劳自鬻,不得谓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小谨"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其核心含义指过分拘泥于细枝末节的谨慎或小心,常带有贬义色彩,强调因过度关注琐碎之事而可能影响大局或显得气量狭小。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拘泥小节

    指在无关紧要的细节上过分谨慎,缺乏变通或大格局。

    例证:

    《庄子·列御寇》:"小谨者不大立。"(意为过分拘泥小节的人难以成就大事)

    来源:王力《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432页。

  2. 细微的谨慎行为

    指琐碎、不起眼的谨慎举动,常隐含"不足道"或"格局有限"之意。

    例证:

    《汉书·贾谊传》:"人主之行异布衣……小谨者无成功。"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442页。


二、引申义与用法

  1. 贬义倾向

    多用于批评因小失大、缺乏决断力的行为,与"大器""宏阔"相对。

    例证:

    宋代苏轼《策略》:"君子之所为,非小谨之所能知也。"

    来源:罗竹风《汉语大词典》(缩印本),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第1583页。

  2. 古语中的谦辞

    偶作自谦之词,表"微末的谨慎",但此用法罕见。

    例证:

    《后汉书·吴汉传》:"小谨不足以自安。"

    来源:许少峰《近代汉语大词典》,中华书局,2008年,第1721页。


三、权威文献佐证

  1. 《辞源》(修订本)

    "小谨:小节上的谨慎。谓拘执于小节。"

    来源: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0752页。

  2. 《中文大辞典》

    "小谨:细微之谨慎。谨于小事。"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所,1968年,第9册第68页。


四、现代应用提示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少独立使用,多出现于文言引用或成语(如"不拘小节"的反义表达)。如需引用,建议结合具体语境说明其"因小失大"的隐含批判意味。


说明:以上引用来源均为权威工具书,因版权限制无法提供在线链接,读者可通过图书馆或官方出版社查阅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小谨”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义

指做事小心谨慎、不敢大意,强调在细节或小事上的谨慎态度。例如《管子·形势》中提到“小谨者不大立”,暗示过度拘泥小节可能影响成就大事。


二、引申含义

  1. 小节或琐碎的谨慎
    如《新唐书·杜牧传》中评价杜牧“不为龌龊小谨”,指他不拘泥于无关紧要的细节,而敢于讨论国家大事。
  2. 略带贬义的谨慎
    部分语境中隐含“过度谨慎”的批评,例如宋代陈亮《与徐彦才大谏》提到“小谨自媚”,指通过刻意谨慎来讨好他人。

三、使用场景


四、相关成语与例句


通过经典文献和现代用例可见,“小谨”既可用于褒义描述谨慎态度,也可在特定语境中表达对过度拘泥细节的批评。

别人正在浏览...

白练衣百事卞田君伯仲间菜殽传龟袭紫赐给辞讼摧身碎首大圭单薄登样帝释烦奏飞节芝凤女台告终养禾虫黑册子黄泉花孽建白荐更郊吊角歌家业迥榭挤入脊心骨客序莱菔雷精溜打精光陋畧鸾俦凤侣落梅风鹿视旅饮履运弭辔米突前车可鉴跷跃琼报蛩韵三饭沙柑闪过山垄失道套近乎通替文探乌虖吴绵翔畋乡仰衔欢晓霞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