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符信的意思、符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符信的解释

(1).符节印章等信物的统称。 汉 班固 《白6*虎通·瑞贽》:“ 舜 始即位,见四方诸侯合符信。”《后汉书·袁安传》:“ 安 乃劾 景 擅发边兵,惊惑吏人,二千石不待符信而輒承 景 檄,当伏诛。” 宋 苏轼 《关陇游民私铸钱与江淮漕卒为盗之由策》:“今 秦 蜀 之中,又裂纸以为币,符信一加,化土芥以为金玉,奈何其使民不奔而效之也?”

(2).凭据。《史记·外戚世家》:“ 少君 年四五岁时,家贫,为人所略卖。其家不知其处,传十餘家……从其家之 长安 。闻 竇皇后 新立,家在 观津 ,姓 竇 氏。 广国 去时虽小,识其县名及姓,又尝与其姊採桑堕。用为符信,上书自陈。” 郭希仁 《从戎纪略》:“ 勿幕 又貽余‘墨侠’二字草章,以为符信。”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符信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符信,汉语复合词,由“符”与“信”两个语素构成。据《汉语大词典》释义,“符”本指古代朝廷传达命令的凭证,“信”指可验证的凭据,二者结合后特指古代官府或军事机构中用作身份核验、指令传递的实物凭证(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该词最早见于周代青铜器铭文,汉代演变为竹木材质的“符节”,如《汉书·高帝纪》记载“使使持节赦天下”,此处“节”即符信的一种。唐代发展出铜鱼符、银兔符等分类,用于官员身份核验(来源:《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2013年修订本)。明清时期扩展至文书领域,如《明会典》所述“勘合符信”制度,指加盖特殊印鉴的官方文书。

现代汉语中,该词保留了两层引申义:一是指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文件,如《现代汉语词典》举例“合同即为商业符信”;二是在文学语境中比喻确凿证据,如鲁迅《且介亭杂文》中“以史实为符信”(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相关词汇“符节”“印信”与之构成近义词族,但“符信”更强调凭证的可验证性与权威性。

网络扩展解释

“符信”是古代用于验证身份或传达命令的凭证,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定义

  1. 信物统称
    指符节、印章等具有官方效力的物品,常用于验证身份或执行命令。例如汉代虎符、竹使符,需两半相合才可调兵。

  2. 凭据功能
    作为通行或执行任务的证明,如《史记》记载窦少君通过采桑堕地的细节作为认亲的“符信”。

二、词源解析

三、应用场景

  1. 军事调遣
    如虎符需两半吻合方可发兵,防止擅自行动。
  2. 行政文书
    官府公文加盖符信印章以表合法性,宋代甚至出现“裂纸为币”加盖符信的现象。

四、总结

符信是古代社会维系权力运行的核心工具,兼具防伪与授权功能,其形式从实物凭证扩展到文书印章,反映了古代行政与通信制度的发展。如需更详细例证,可参考《白虎通》《后汉书》等典籍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逋欠从约长村沙当卢恶迹昭著凡世风斤蚡緼忿言否终复泰高瞩贡喜龟冷支床归袖海底捞月虾蟆柝好便似虎脊混厕交境寖润极刑吉兆空漠口锐烂败牢利老退居论柄磨拳擦掌南冥南夏弄器赔送璞玉浑金棋布气贯长虹情见乎辞覃惠秦树楚天七魄悠悠日録食客屎流屁滚税屋司法索笑台座潭竹天朝听随提琴同出身彤弧土粪蜿蟺遐狄夏收暇誉邪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