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符信的意思、符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符信的解释

(1).符节印章等信物的统称。 汉 班固 《白6*虎通·瑞贽》:“ 舜 始即位,见四方诸侯合符信。”《后汉书·袁安传》:“ 安 乃劾 景 擅发边兵,惊惑吏人,二千石不待符信而輒承 景 檄,当伏诛。” 宋 苏轼 《关陇游民私铸钱与江淮漕卒为盗之由策》:“今 秦 蜀 之中,又裂纸以为币,符信一加,化土芥以为金玉,奈何其使民不奔而效之也?”

(2).凭据。《史记·外戚世家》:“ 少君 年四五岁时,家贫,为人所略卖。其家不知其处,传十餘家……从其家之 长安 。闻 竇皇后 新立,家在 观津 ,姓 竇 氏。 广国 去时虽小,识其县名及姓,又尝与其姊採桑堕。用为符信,上书自陈。” 郭希仁 《从戎纪略》:“ 勿幕 又貽余‘墨侠’二字草章,以为符信。”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符信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符信”是古代用于验证身份或传达命令的凭证,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定义

  1. 信物统称
    指符节、印章等具有官方效力的物品,常用于验证身份或执行命令。例如汉代虎符、竹使符,需两半相合才可调兵。

  2. 凭据功能
    作为通行或执行任务的证明,如《史记》记载窦少君通过采桑堕地的细节作为认亲的“符信”。

二、词源解析

三、应用场景

  1. 军事调遣
    如虎符需两半吻合方可发兵,防止擅自行动。
  2. 行政文书
    官府公文加盖符信印章以表合法性,宋代甚至出现“裂纸为币”加盖符信的现象。

四、总结

符信是古代社会维系权力运行的核心工具,兼具防伪与授权功能,其形式从实物凭证扩展到文书印章,反映了古代行政与通信制度的发展。如需更详细例证,可参考《白虎通》《后汉书》等典籍记载。

网络扩展解释二

《符信》一词是指"符合信任"的意思。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其中,"符"部首是汉字的一个基本部首,意味着"符合"、"印章"等。"信"部首则代表信任、相信等含义。根据这些部首,我们可以知道《符信》这个词是表示满足信任的意思。 其拆分部首和笔画如下: - "符"部首的笔画数为四画。 - "信"部首由人字旁和言字旁组成,共有五画。 《符信》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在古代有不同的写法,而《符信》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将"符"写作"籙","信"写作"信"。这种古代写法也显示了"符合信任"的含义。 在繁体中,"符"被写作"籙","信"保持不变。 以下是关于《符信》的例句: 1. 他的行为和言行都完全符信他的诺言。 2. 目前的情况符信我们的预期。 一些相关的组词包括:符合、完全符和信任。这些词与《符信》有着相似的含义或相关的概念。 近义词可以是:相符、一致。它们与《符信》在意思上有一定的相似性。 反义词可以是:不符、不信任。它们与《符信》有着相反的含义。 希望这些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我很乐意继续回答。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