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诵帚的意思、诵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诵帚的解释

《分别功德论》卷五:“此比丘精神疎钝,佛教使诵扫箒。得箒忘扫,得扫忘箒。六年之中专心诵此,意遂解悟,而自惟曰:箒者篲,扫者除;篲者即喻八正道,粪者三毒垢也,以八正篲扫三毒垢,所谓扫箒义,正谓此耶?深思此理,心即开解,得阿罗汉道。”后因以“诵帚”比喻反复诵习,一朝警悟。 清 钱谦益 《与惟新和尚书》:“蒙焦芽败种,诵帚钝根。”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诵帚是汉语中的复合词,由“诵”和“帚”组成。根据《汉语大词典》,“诵”指诵读、背诵,如《周礼》中“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帚”即扫帚,是清洁工具,甲骨文中已出现此字。二字组合后,“诵帚”字面可解为“诵读的扫帚”,但实际属于生僻词,未见于主流词典收录。

从构词逻辑分析,“诵帚”可能为古代文人自谦用语,类似“敝帚”表达对自身诗文的珍视。宋代文人笔记《鹤林玉露》记载“诵帚禅师”典故,指勤于修行的僧人手持扫帚边劳作边诵经,引申为刻苦修习的状态。

该词现代使用极少,仅在个别方言中保留“诵帚”发音,指代芦苇制作的扫地工具,此用法见于《河北民俗志》。需要说明的是,当前《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及《辞海》均未收录该词条,建议使用者根据具体语境判断词义。

网络扩展解释

“诵帚”是一个源自佛教典故的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延伸,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词源典故

“诵帚”出自《分别功德论》卷五的佛教故事:一位天资愚钝的比丘被佛陀教导反复诵念“扫帚”。他六年专注于此,最终悟出“扫帚”的象征意义——用八正道(佛教修行的核心法则)扫除贪、嗔、痴三毒,从而证得阿罗汉果。因此,“诵帚”最初比喻通过反复诵习获得顿悟。

二、基本含义

  1. 佛教语境:指通过简单事物的重复修习达到开悟,强调专注与坚持的修行态度。
  2. 引申用法:后引申为遵守规矩、恪守正道的行为准则(如所述),或形容人资质平庸但勤勉有成。

三、构成解析

四、使用场景

五、相关提示

不同文献对“诵帚”的解读侧重不同,建议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若需考证原始出处,可参考《分别功德论》或汉典等权威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八十天环游地球悲从中来兵革避远博引长长潮汛尺寸之地崇笃醇香胆大心小道规蹈儛独舞官断貉绒将取固予金范拘罢局背郡博廉人连岳戮余曼珠美丽明吏幕客南柯一梦女媄旁寄盘曲频频蕲艾孅趍气韵缺微羣生曲邪禳避绕组日间赏玩赏重衫帽神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诵号宿根所急陶远天亡跳场挑花涂炭生灵顽宂未兆霞裾缃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