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愚蠢庸劣的人。《晋书·陈敏传》:“今以 陈敏 仓部令吏,七第顽宂,六品下才,欲躡 桓王 之高踪,蹈 大皇 之絶轨,远度诸贤,犹当未许也。”
“顽宂”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来源中存在一定差异,需结合古籍和权威资料综合解释:
基本含义
根据《晋书·陈敏传》的记载,“顽宂”指愚蠢庸劣的人,常用于贬义语境。例如原文提到陈敏被评价为“七第顽宂,六品下才”,即批评其才能平庸且品行低劣。
字形与发音
争议与补充
部分现代词典(如)将其解释为“顽固且傲慢”,但这一说法缺乏古籍直接支持,可能是对“宂”字含义的引申或误读。建议以《晋书》等经典文献的用法为准。
使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文言或学术讨论中,现代口语及书面语已极少使用。若需表达类似含义,可替换为“庸才”“愚顽”等更通用的词汇。
建议优先参考《晋书》等权威古籍中的释义,注意发音和语境,避免混淆现代衍生解释。
《顽宂》(wán zhōng)指的是一个人顽固不化,不肯屈服或改变的样子,常用来形容顽皮、调皮捣蛋的小孩。
《顽宂》的拆分部首是“页”和“宀”,拆分后分别是“丶”和“宀”。
《顽宂》的总笔画数是12画,拆分后,部首的丶一笔,宀的三笔、儿的四笔、丶的四笔。
《顽宂》是现代汉语词语,在《汉语大字典》未有收载,可能是新造词。因为它不属于传统的汉字用法,所以没有繁体字。
由于《顽宂》是一个现代汉字,所以在古代古时候并没有这个字的写法。
1. 这个小孩真是个顽宂,无论老师怎么教育,他就是不听话。
2. 我家的小狗总是顽宂,把鞋子咬得稀烂。
顽皮、顽劣、顽固、顽抗、顽强、顽健
顽固、顽强、顽皮、调皮、不服管教、不听话
听话、顺从、温顺、乖巧、懂事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