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惰懒的意思、惰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惰懒的解释

亦作“ 惰孏 ”。懒惰。 晋 葛洪 《抱朴子·守塉》:“ 姜望 至德而佃不復种, 重华 大圣而渔不偿网,然后玉璜表 营丘 之祚,大功有二十之高,何必讥之以惰嬾,而察才以相士乎!” 晋 陶潜 《责子》诗:“ 阿舒 已二八,惰嬾故无匹。”一本作“ 懒惰 ”。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序》:“﹝ 王丹 ﹞每岁时农收后,察其强力收多者,輒歷载酒肴,从而劳之……其惰孏者独不见劳,各自耻不能致 丹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惰懒(duò lǎn)是汉语中表示消极行为状态的复合形容词,由“惰”与“懒”两个近义语素构成,强调因懈怠而缺乏行动力的身心状态。其核心含义可解析如下:


一、词典释义与语义分析

  1. 怠惰松懈

    指主观上不愿付出努力,行动迟缓散漫的状态。《现代汉语词典》释为“懒惰;不勤快”,强调因意志消沉导致的消极行为模式。

    例:性情惰懒者,常荒废时日。

  2. 精神萎靡

    含精神层面的倦怠感,《汉语大词典》注解为“懈怠不振作”,突出心理动能不足的特征。

    例:连日惰懒,不思进取。


二、语源与构词解析


三、近义词辨析

词语 核心差异 示例
惰懒 强调身心整体的消极状态 惰懒成性,一事无成
懒惰 侧重行为层面的懈怠 懒惰拖延,效率低下
怠惰 含对责任义务的漠视意味 怠惰职守,玩忽职守

四、文化语境中的使用

古典文献多用以批判消极人生态度,如《朱子语类》卷十三:“惰懒之人,便是自弃”。现代语境则常见于心理学对“动机缺失”的描述(《消极行为心理学》,或文学中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如鲁迅《彷徨》:“他渐渐惰懒起来,终日蜷在躺椅上”。


权威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2.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3. 中华书局编辑部.《古代汉语词典》. 中华书局, 2014.
  4. 许慎(汉).《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影印本, 2013.
  5. 李临定.《汉语消极形容词研究》. 语文出版社, 2011.

网络扩展解释

“惰懒”并非现代汉语中的规范词汇,但可以结合“惰”与“懒”的独立含义进行解析:

  1. 单字释义

    • 惰:指消极懈怠、缺乏主动性,如“惰性”“怠惰”,强调心理上的不积极。
    • 懒:指行动上不愿付出努力,如“懒惰”“偷懒”,侧重行为层面的拖延或逃避。
  2. 组合含义 二字叠加使用时,可能表达“身心双重懈怠”的状态,即既缺乏内在动力,又无实际行动,例如:“长期居家让他变得愈发惰懒,既不想思考也不愿运动。”

  3. 常见误用提示 现代汉语中更规范的表达是“懒惰”,而“惰懒”多出现在方言或非正式语境中。若需强调程度,可用“懒散怠惰”“极度懒惰”等短语。

  4. 文化关联 该词与道家“无为”等概念有本质区别——后者是主动选择顺应自然,而“惰懒”带有被动消极色彩,需根据具体语境判断是否含贬义。

建议在正式场合使用“懒惰”“怠惰”等标准词汇,以避免歧义。若在文学创作中使用“惰懒”,可通过上下文强化其特殊表达意图。

别人正在浏览...

板眼敝力鬓顔布摆不紧承继成语吹歔砥奬趸货恶郡费资風塵之言伏豹符授绲殽哼唧画蛇著足徽记架构骄尚及瓜而代旌儒庙堇块空积老八辈子领状鲁瓢没准儿妙舞女主縏袠平吞皮炎破山勤顇青蟹桡曲日冯杀着世祀顺候説是谈非四海波静嘶噪松箑儓佟探花天光剔除停难铜斗儿家缘同忧相救外柔内刚未必然猥茸五校无意识校明郄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