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肃的意思、寒肃的详细解释
寒肃的解释
严寒。《三国演义》第三三回:“ 曹操 追至 南皮 ,时天气寒肃, 河 道尽冻,粮船不能行动。” 清 焦循 《忆书》五:“甲戌年四月二十五日丙戌,《素问》所谓天符也,天意甚寒肃。”
词语分解
- 寒的解释 寒 á 冷,与“暑”相对:寒冬。寒色。寒衣。寒冽。寒带。寒战。寒噤。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不生火做饭,也有的地区把清明当作“寒食”)。寒喧。寒来暑往。唇亡齿寒。 害怕:寒心。 穷困,
- 肃的解释 肃 (肅) ù 恭敬:肃立。肃坐。肃然。 严正,认真:严肃。肃静。肃穆。整肃。 躬身作揖,迎揖引进:肃客。 萎缩:肃杀。 笔画数:; 部首:聿;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寒肃”是汉语中形容寒冷而肃杀氛围的复合词,常用于文学及书面表达。其核心含义可从字义、语境两方面解析:
一、字义溯源
“寒”指温度低,《说文解字》释为“冻也”,《汉语大词典》标注其本义为冷冽的气候状态。“肃”在《康熙字典》中解作“严正之貌”,《现代汉语词典》引申为庄重、清冷的意境。二字组合后,既包含物理层面的低温特性,又承载着萧瑟肃穆的情感色彩。
二、语境应用
该词多用于三类场景:
- 自然描写:如“北风寒肃”描述冬季凛冽的气候特征,见于《唐宋诗鉴赏辞典》中柳宗元《江雪》的评注;
- 氛围刻画:常见于历史文献中“殿堂寒肃”类表述,突显庄重威严的环境特质;
- 情感隐喻:现代散文中引申为“目光寒肃”,比喻人际交往中的疏离感。
此释义综合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等权威辞书编纂标准。
网络扩展解释
“寒肃”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 拼音:hán sù
- 核心含义:指严寒、寒冷肃杀,多用于形容天气或环境极冷且带有肃穆感。
二、词语结构
- 构词:由“寒”(寒冷)和“肃”(肃杀、肃穆)组成,属上下结构,两字叠加强化了寒冷与肃寂的意境。
三、引证与例句
-
古籍用例
- 《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时天气寒肃,河道尽冻,粮船不能行动。”
- 清代焦循《忆书》:“天意甚寒肃。”
(均通过具体场景体现寒冷严酷的气候特征)
-
现代用法
- 例:“审判力量沿着经络如涓涓细流走遍全身,时而感觉温热柔和,时而感觉阴寒肃穆。”
(此处“寒肃”引申为一种冷峻、庄重的氛围)
四、补充说明
- 语境适配:该词多用于文学或正式文本中,日常口语较少使用,需注意搭配场景。
- 近义词:严寒、凛冽、肃寒。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现代例句,可参考《三国演义》相关章节或汉典等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贝宁王国补选草斗侧面陈王驰猎滁州西涧盗名欺世盗乌钿尺凋散抵拄浮动汇率弗非高利桂露孤身只影鹖鴠后镜慧丽剪发旌甲狷狭巨人传刻切唠扯灵鼇灵桃李自成鸬鹚酒矛矟莫桑比克海峡男闺蜜派驻霈霈凭断凭凭前途未卜青水芰囚首曲庇仁丹胡儒牒蕊珠上吊市誉双月选水葬肃立素情素乌苏中郎讨流溯源条职投畀豺虎王赞危亡杇墁向笛献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