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深究事物的源流本末。
“讨流溯源”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指深究事物的源流本末,强调对事物本质、发展脉络的彻底探究。
二、拼音与注音
三、出处与背景
出自清代王韬《蘅花馆诗录》自序:“余自少读诗,自古作者以逮本朝诸大家,皆欲讨流溯源,穷其旨趣。”,表明该词常用于学术或文学领域,表达对事物根源的探索。
四、结构与用法
五、近义词与特点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具体语境,可参考《蘅花馆诗录》或权威汉语词典。
《讨流溯源》是一个常用于描述追查问题来源或深入研究问题根源的成语。它由三个字组成,分别是“讨”,“流”和“溯源”。
拆分成部首来看,第一个字“讨”是由“言”和“寸”组成,表示和语言有关的意思;第二个字“流”由“氵”和“刀”组成,表示与水、流动相关;第三个字“溯”由“水”和“足”组成,表示向上追溯的意思;最后一个字“源”由“水”和“原”组成,表示水的来源。
按照笔画来分,每个字的笔画数分别是:讨(6画)、流(10画)、源(17画)。
《讨流溯源》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庄子·外物》这一篇文章中。它原本只是彼时社会上那些智者和学者们用来描述生活中涉及的各类问题的一种警句。
《讨流溯源》的繁体字为“討流溯源”。
在古时候,有些汉字的写法和现代有所不同。根据古代字典的记载,字“溯”有的写作“涑”,字“源”有的写作“遠”。
1. 他用了大量时间来讨流溯源,最终找到了这个历史事件的真相。
2. 在研究中,我们需要不断讨流溯源,以获得更深层次的认识。
讨究、追流、溯源、深入、研究、问题、根源。
追本溯源、探寻根源、追根究底。
泛泛而谈、敷衍了事。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