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肅的意思、寒肅的詳細解釋
寒肅的解釋
嚴寒。《三國演義》第三三回:“ 曹操 追至 南皮 ,時天氣寒肅, 河 道盡凍,糧船不能行動。” 清 焦循 《憶書》五:“甲戌年四月二十五日丙戌,《素問》所謂天符也,天意甚寒肅。”
詞語分解
- 寒的解釋 寒 á 冷,與“暑”相對:寒冬。寒色。寒衣。寒冽。寒帶。寒戰。寒噤。寒食(節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從這一天起不生火做飯,也有的地區把清明當作“寒食”)。寒喧。寒來暑往。唇亡齒寒。 害怕:寒心。 窮困,
- 肅的解釋 肅 (肅) ù 恭敬:肅立。肅坐。肅然。 嚴正,認真:嚴肅。肅靜。肅穆。整肅。 躬身作揖,迎揖引進:肅客。 萎縮:肅殺。 筆畫數:; 部首:聿;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寒肅”是漢語中形容寒冷而肅殺氛圍的複合詞,常用于文學及書面表達。其核心含義可從字義、語境兩方面解析:
一、字義溯源
“寒”指溫度低,《說文解字》釋為“凍也”,《漢語大詞典》标注其本義為冷冽的氣候狀态。“肅”在《康熙字典》中解作“嚴正之貌”,《現代漢語詞典》引申為莊重、清冷的意境。二字組合後,既包含物理層面的低溫特性,又承載着蕭瑟肅穆的情感色彩。
二、語境應用
該詞多用于三類場景:
- 自然描寫:如“北風寒肅”描述冬季凜冽的氣候特征,見于《唐宋詩鑒賞辭典》中柳宗元《江雪》的評注;
- 氛圍刻畫:常見于曆史文獻中“殿堂寒肅”類表述,突顯莊重威嚴的環境特質;
- 情感隱喻:現代散文中引申為“目光寒肅”,比喻人際交往中的疏離感。
此釋義綜合參考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等權威辭書編纂标準。
網絡擴展解釋
“寒肅”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拼音:hán sù
- 核心含義:指嚴寒、寒冷肅殺,多用于形容天氣或環境極冷且帶有肅穆感。
二、詞語結構
- 構詞:由“寒”(寒冷)和“肅”(肅殺、肅穆)組成,屬上下結構,兩字疊加強化了寒冷與肅寂的意境。
三、引證與例句
-
古籍用例
- 《三國演義》第三十三回:“時天氣寒肅,河道盡凍,糧船不能行動。”
- 清代焦循《憶書》:“天意甚寒肅。”
(均通過具體場景體現寒冷嚴酷的氣候特征)
-
現代用法
- 例:“審判力量沿着經絡如涓涓細流走遍全身,時而感覺溫熱柔和,時而感覺陰寒肅穆。”
(此處“寒肅”引申為一種冷峻、莊重的氛圍)
四、補充說明
- 語境適配:該詞多用于文學或正式文本中,日常口語較少使用,需注意搭配場景。
- 近義詞:嚴寒、凜冽、肅寒。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現代例句,可參考《三國演義》相關章節或漢典等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白彗賓鴻不挑虿尾蟲羼雜辭呈打發當即倒兵道果凋蔽敦睦惡嫌紡線娘剛口革邪乖互骨頭骨腦悍民花唇恢闡惠敏混充劫餘灰積官經師極珍疽囊累手練武倫巴蠻做妙說米道鬧着頑内澇嫋嫋昵友排遣盤灘迫怵千乘之王清腴窮堕蕲蛇曲士惹氣塞塵上三旗深巷素葉踏跷鐵面通訊外庫違廢問禁枭散恓楚襲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