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儒牒的意思、儒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儒牒的解释

委任学官的公文。 明 文徵明 《送彭赴嘉兴训导》诗之二:“东望 嘉禾 近百程,漫随儒牒去亲庭。”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儒牒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语境特征的复合词,由“儒”与“牒”两部分构成。根据《汉语大词典》对“儒”的释义,“儒”指春秋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学派,后引申为读书人、学者,或特指儒家思想传承者;“牒”在《说文解字》中释为“札也”,即古代书写用的木简、竹简,后扩展指官方文书、凭证或谱系记录,如《左传》有“司马请瑞焉,以命其徒,攻桓氏,其父兄故臣曰‘不可’,其新臣曰‘从吾君之命’,遂攻之。子頎告子午,子午奔齐。陈寅退,谓其徒曰:‘吾以张孟谈故也。’简子巡列,曰:‘毕万,匹夫也,七战皆获,有马百乘,死于牖下。’”中“牒”即指文书。

“儒牒”一词最早见于《宋史·选举志》,指宋代官方为儒生颁发的身份凭证,类似于科举制度中的资格证明文件,用于确认其学业身份或参与科考的权利。明代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亦提及“儒牒”为地方儒学机构登记生员信息的簿册,具有存档与核查功能。清代《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儒家类提要中,“儒牒”被引申为儒家经典文献的系统性汇编。

该词现代多用于历史研究领域,指代与儒家教育、科举制度相关的古代文书或档案,例如《中国科举制度通史》将其定义为“官府对儒学生员注册管理的文书载体”。

网络扩展解释

“儒牒”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rú dié(注音:ㄖㄨˊ ㄉㄧㄝˊ),其核心含义是“委任学官的公文”。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1. 基本定义
    儒牒指古代用于任命学官的正式文书,属于官方行政文件的一种。这类公文通常由朝廷或地方官府颁发,用于确认教育官员的职位和职责。

  2. 词源与用法

    • “儒”指代儒家学者或教育相关的职能,“牒”原指官方文书或证件,合称“儒牒”即与教育官职任命相关的公文。
    • 该词可见于明代文献,例如文徵明的诗《送彭赴嘉兴训导》中“漫随儒牒去亲庭”,即描述友人携带任命文书赴任的场景。

扩展说明


参考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阿尔泰山脉白骨精百炼悲悚不彻采拔惭慄常棣长休疵咎存聚滴留扑端阳笃教发明番瓜分儿风痹风励阁仔公因式瑰磊鼓绝欢若平生蹇鄂戒期警昏进屋看清乐山爱水连尹麟经率幸谩天谩地茂德朦朦捻神捻鬼胚根灊岳请缨热蓬蓬柔脃乳腺炎尚子剩义识眄数米而炊斯罗司卫锁国政策苏仙天宝铜蟾颓阙瓦脊瀇洋望誉飨德校叙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