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十善。《魏书·释老志》:“心去贪、忿、痴,身除杀、淫、盗,口断妄、杂、诸非正言,总谓之十善道。能具此,谓之三业清净。”参见“ 十善 ”。
“十善道”是佛教核心道德规范,指十种应遵循的善行,旨在引导众生远离恶业、积累善德。根据佛教教义,它分为“身、口、意”三业,具体内容如下:
身业(行为规范)
口业(语言规范)
意业(思想规范)
十善与十恶互为对立,违反任一善行即构成十恶。例如,杀生为“十恶”之首,对应“十善”中的“不杀生”。佛教认为,行十恶者将依程度堕入三恶道,而修十善者可获人天福报。
如需更完整的释义,可参考佛教经典或权威佛学资料。
《十善道》指的是佛教中的十种善行,也被称为十善业,是指帮助人们在思想和行动上获得积极向善的指导原则。
《十善道》的拆分部首是十,笔画数为两画。
《十善道》最早起源于佛教经典《齐七善业经》中,佛教以此作为教诲,希望众生能通过遵循十善道来追求福报和修行提升。
《十善道》的繁体字为「十善道」。
古代汉字中,「十善道」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书法风格,写法可能会有细微的变化。
1. 在佛教中,修行者要努力遵循十善道,以期能够脱离轮回。
2. 凡事行善,遵守十善道,才能积攒善德。
十善、善行、善业、遵循、佛教、思想、行动、指导、原则、积极、向善
善行、善事、善举、善行行为、行善
恶行、恶事、恶习、不善、不道德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