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籍的意思、案籍的详细解释
案籍的解释
查考典籍。《后汉书·冯异传》:“予末小子,夙夜永思,追惟勋烈,披图案籍, 建武 元功二十八将,佐命虎臣,讖记有徵。”
词语分解
- 案的解释 案 à 长形的桌子或架起来代替桌子用的长木板:案子。案板。书案。条案。拍案而起。 提出计划、方法和建议的文件或记录:档案。备案。议案。提案。方案。有案可查。案卷。案牍。 事件,特指涉及法律问题的事件:
- 籍的解释 籍 í 书,书册:古籍。书籍。经籍。典籍。 登记隶属关系的簿册;隶属关系:籍贯。户籍。国籍。学籍。 登记:籍没(?)。籍吏民。 征收:籍田。 〔籍籍〕a.形容纷扰很大;b.形容名声很大;c.形容纵横交
网络扩展解释
“案籍”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àn jí,其核心含义为查考典籍。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 案籍指通过查阅典籍、文献或档案资料进行考证或研究的行为。该词常用于描述对历史文献、法律文书等书面材料的系统性梳理与分析。
2. 出处与用法
- 最早见于《后汉书·冯异传》:“予末小子,夙夜永思,追惟勋烈,披图案籍,建武元功二十八将,佐命虎臣,讖记有徵。”
此处“案籍”指通过查阅典籍追溯历史功绩,强调对文献的考据功能。
3. 字义分解
- 案:
- 本义为长形桌子(如“书案”),引申为公务文书(如“档案”)、法律事件(如“案件”)。
- 籍:
- 指书册(如“古籍”)、登记簿(如“户籍”),也指隶属关系(如“国籍”)。
组合后,“案籍”强调通过书面材料进行查证。
4. 相关扩展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后汉书》原文或相关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案籍的意思
案籍(àn jí)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记录案件的文件或档案。通常用来称呼承载着各种案件信息的文件或卷宗。
拆分部首和笔画
案:木(mù)
籍:竹(zhú)
案的笔画数:框、十、几、刀
籍的笔画数:竹、竹、人
来源和繁体
案籍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凡禄,诸大夫之禄也;籍,次士之禄也;藏,宿士之禄也。”后来,这个词的使用逐渐延伸到记录案件的文件或档案。
在繁体字中,案籍的写法为「案籍」。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案的字形是由“几”和“刀”组成的,表示水果被削开时的样子;籍的字形则是由多个竹子相连形成,代表着竹简的形状。
例句
1. 他是这个地区重要案件的主要记录员,负责整理和管理案籍。
2. 法院需要调取过去五年的案籍,以进行进一步调查。
组词
案件、案卷、文案、档案、刑案、民事案、判案
近义词
卷宗、档案、案档
反义词
案例、案情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