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mature death of a virtuous or gifted individual] 兰草衰败,美玉折断。比喻贤才的夭折死亡。后多用为哀悼人不幸早夭
毛伯成既负其才气,常称“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 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比喻贤者丧亡。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毛伯成 既负其才气,常称‘寧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 唐 刘知几 《史通·直书》:“寧为兰摧玉折,不作瓦砾长存。” 清 王韬 《淞隐漫录·华璘姑》:“呜呼!始则兰摧玉折,终则璧合珠圆,一死一生,其情愈深。” 程善之 《和孟硕<狱中诗>》之三:“兰摧玉折话伊谁,躑躅迷阳吾道非。”
“兰摧玉折”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lán cuī yù zhé,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典故:东晋名士毛伯成(毛玄)以才气自负,曾言“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意为宁愿像兰花、美玉般高洁而夭折,也不愿像萧、艾等杂草般茂盛却低贱地生存。
本义:
象征高洁的兰花被摧残,珍贵的美玉被折断,比喻为保持贞洁、气节而牺牲生命。
引申义:
后多用于哀悼贤才或品德高尚者的不幸早逝,表达对其英年早逝的惋惜。
(例如:“兰摧玉折,实难为情”——明代张岱《祭伯凝八弟文》)
此成语既体现古代文人对气节的追求,也承载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常用于文学、悼念等庄重语境。
《兰摧玉折》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比喻美丽珍贵的东西被破坏或毁灭。它常用来形容珍贵的东西在某种外力或内力的作用下遭到破坏或毁损,使人感到非常痛心和惋惜。
《兰摧玉折》这个成语由三个汉字组成。拆分部首为:
根据《康熙字典》,这个成语的总笔画数为29划。分别是:
《兰摧玉折》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诗经·小雅·谷风》:“冀民于伦,兰摧玉折。”其中的兰摧玉折一词意为兰被摧折,玉被破碎,表达了对社会秩序和人情道德破败的忧虑。
在繁体汉字中,兰摧玉折的写法保持不变,仍然是「蘭摧玉折」。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兰摧玉折的写法可能有些许差异。例如,《康熙字典》中对于“折”的古字写作“讁”。不过,现代标准汉字写法中的兰摧玉折保持不变。
1. 这个古玉器居然被人摔碎了,真是兰摧玉折。
2. 这幅画本来是一件艺术品,却遭到恶意损毁,简直是兰摧玉折。
3. 少年这样粗暴对待美好的事物,简直是兰摧玉折。
1. 兰花:指兰科植物,常被人们用作观赏或用于制作香料。
2. 玉器:指由玉石制作的器皿或装饰品。
3. 折磨:指精神或肉体上的痛苦和折磨。
近义词:糟踏、破碎、损毁
反义词:完好、完整、保全
悲商毕钵罗冰蚕兵燧肸向部下长鬣公铲薙怆惶第一桶金东正教兜率天短期笃至恶法方案翻跟头返少匪朝伊夕共门管键古巴过甚其词还首厚生利用鲸鳄酒缸口吃缕缕緑帽儿马骝铭章谬以千里南糖赔産贫伧轻色轻视傲物弃瓢翁歧趣撒布商弦折翅设处沈洿释鞌眎文俟汾松气陶唐氏天道无亲通义推聋作哑惋恻枉曲倭堕五日子无所适从相忘系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