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山名。又名 上阳山 。在 河南省 浚县 西北。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始则地名 全节 ,终则山称 枉人 。” 倪璠 注:“《隋图经》曰:‘ 枉人 ,山谷名。或云 殷紂 杀 比干 於此,因得名。’”
(2).谓枉劳人,麻烦别人。《隋炀帝艳6*史》第二二回:“ 巢元方 退出院外,忙配了一副煎药,送入院来。 萧后 也不枉人,亲自煎了来与 煬帝 吃。”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枉人汉语 快速查询。
"枉人"的汉语词典释义
"枉人"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其含义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指受冤枉、被诬陷的人:
这是"枉人"最核心的含义。"枉"本义有弯曲、不正之意,引申为冤屈、冤枉;"人"即指个体。因此"枉人"指代那些遭受不白之冤、被错误定罪或诬陷的无辜者。该词体现了对司法不公或诬告行为的批判,以及对蒙冤者的同情。例如在古籍中常用来描述被诬陷获罪的忠良或百姓。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指诬陷他人、使人蒙冤的人:
此义项相对少见,但根据古汉语的构词法及部分语境,"枉人"也可理解为"使人枉",即制造冤案、陷害无辜者的人。这里的"枉"用作使动用法。此用法强调了制造冤屈者的责任。来源参考:《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古籍例证与用法:
该词多见于古代史书、政论或文学作品中。例如在记述历史事件时,常用"枉人"指代因政治斗争或奸臣构陷而获罪的忠臣。如《资治通鉴》等史籍中可见类似语境,用以批判司法黑暗或权臣弄权。来源:《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点校本)。
近义词辨析:
"枉人"一词承载着古代社会对司法正义的关注,主要指向蒙冤者,偶指构陷者,是理解传统司法文化与人治弊端的重要词汇。
“枉人”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综合多个来源信息:
山名/地名
指河南省浚县西北的一座山,又名“上阳山”。该名称最早见于北周庾信的《哀江南赋》:“始则地名全节,终则山称枉人。”。据《隋图经》记载,此地可能与商纣王杀害比干的传说相关,故得名“枉人”。
行为含义
表示“枉劳人”或“麻烦别人”,即因不当行为给他人增添负担。例如《隋炀帝艳史》中“萧后也不枉人”即指不徒劳他人。
补充说明
建议参考权威词典或文献(如、2、5)进一步确认语境中的具体含义。
八蜡榜式爆表悖牾惨淡草民长处达拉密滴水不漏杜撰防牌风缆盖棺事定更事公元拐肘归奉滚开花点子呼庚活地图鉴评蹇骧机臣讦难荆宝酒缗酒鎗赍献稷星夔龙纹磊磊落落了期林处士垄断资本龙腰侣行耄安稚嬉莫衷一是褭騕叛匪盘面青辂寝合驱蹇曲隐扰紊尸忝衰衽殊调水牛松簧素幡童贞妥切蜼彝暇隙邪眺戏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