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丁宁的意思、丁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丁宁的解释

[give careful instructions repeatedly] 叮咛,反复地嘱咐

详细解释

(1).古代乐器名。即钲,似钟而小。《国语·吴语》:“昧明,王乃秉枹,亲就鸣鐘鼓。丁寧,錞于振鐸,勇怯尽应。” 韦昭 注:“丁寧,谓鉦也,军行鸣之,与鼓相应。”

(2).形容乐器所发出的声响。 唐 王建 《宫词》之二九:“琵琶先抹六幺头,小管丁寧侧调愁。” 清 黄景仁 《绮怀》诗之二:“敛袖搊成絃杂拉,隔窗掺碎鼓丁寧。”

(3).嘱咐,告诫。《诗·小雅·采薇》“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汉 郑玄 笺:“丁寧归期,定其心也。”《汉书·谷永传》:“二者(日食、地震)同日俱发,以丁寧陛下,厥咎不远,宜厚求诸身。” 颜师古 注:“丁寧,谓再三告示也。” 宋 陈与义 《遥碧轩作呈使君少隐时欲赴召》诗:“丁寧云雨莫作厄,明日青山当逐客。” 清 纳兰性德 《为友人赋》之五:“皑皑自许人如雪,何必丁寧繫臂纱。” 沙汀 《在祠堂里》:“‘你把风背着刮呀。’连长生涩地丁宁道。”

(4).言语恳切貌。 唐 张籍 《卧疾》诗:“童僕各忧愁,杵臼无停声。见我形顦顇,劝药语丁寧。” 元 倪瓒 《自松陵过华亭》诗:“竹西鶯语太丁寧,斜日山光澹翠屏。” 清 高其倬 《蓟州新城》诗:“陛辞涕汍澜,密詔言丁寧。”

(5).音讯,消息。 唐 韩愈 《华山女》诗:“仙梯难攀俗缘重,浪凭青鸟通丁寧。” 宋 苏轼 《次韵子由送家退翁知怀安军》诗:“永怀旧山叟,凭君寄丁寧。”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丁宁"在现代汉语中主要有两层含义,其核心都与声音或言语相关,且具有历史演变的过程:

  1. 本义与古义:象声词,形容金属、玉石等撞击发出的清脆、连续的声音。

    • 这是"丁宁"最早的含义,常用于古代文献中,模拟如铃声、玉佩声、兵器撞击声等。例如:
      • 玉佩碰撞发出的"丁丁宁宁"之声。
      • 檐铃在风中摇曳发出的"丁宁"声。
      • 古代乐器(如钲)或兵器相击的声音。
    • 此义项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但在描绘古典意境或特定声响时仍可见。来源:古代汉语常用词义,《古代汉语词典》等均有收录此义项。
  2. 常用今义:反复地嘱咐、告诫。现规范写作“叮咛”。

    • 这是"丁宁"在现代汉语中最常用、最核心的含义。它强调说话者出于关心、担忧或重视,对听者进行多次、详细的嘱咐,希望对方记住并照做。带有恳切、细致的意味。
    • 例如:
      • 母亲临行前对孩子千叮咛万嘱咐(亦可写作千叮咛万嘱咐)。
      • 老师再三叮咛学生考试注意事项。
      • 领导叮咛下属要按时完成任务。
    • 注意: 在现代汉语规范中,表达此意时,推荐使用"叮咛"。"丁宁"作为"叮咛"的异形词,在部分语境或文学作品中仍可见,但"叮咛"是更通用的标准写法。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等权威工具书明确将"叮咛"列为主词条,释义为"反复地嘱咐",并注明"丁宁"是其异形词。

"丁宁"一词承载着从具体声响到抽象言语行为的演变。其核心今义"反复嘱咐"(现规范为"叮咛"),体现了言语的关切与郑重,是现代汉语表达叮嘱、告诫之意的常用词汇。

网络扩展解释

“丁宁”一词在汉语中有多重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词义

  1. 动词用法(同“叮咛”)
    表示反复嘱咐、告诫,带有叮嘱的意味。例如:

    • “母亲反复丁宁我注意安全”。
    • 古汉语中,《诗经·小雅·采薇》郑玄笺注提到“丁宁归期,定其心也”。
  2. 古代乐器名
    指一种类似钟但较小的金属乐器“钲”,用于行军时与鼓配合发令。如《国语·吴语》记载:“丁宁,錞于振鐸,勇怯尽应”。

二、引申与特殊用法

  1. 形容乐声
    唐代诗词中常以“丁宁”描述乐器声响,如王建《宫词》中“小管丁寧侧调愁”。

  2. 成语中的含义
    作为成语时,“丁宁”形容性格沉静、安定,如“丁宁守正”。

三、其他相关


该词核心含义为“反复嘱咐”和“古代乐器”,引申义多用于文学描写。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国语》《汉书》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别孕餐风宿草长吁短气赤位丛悴从中渔利顇枯萃傱丹崿吊带兜子读礼废败赓响规彠红口白牙鸿章怀蛟秽谈江鲤接篱激节谨案井邑金毗罗久惯叩齿款引宽影片来电乐国礼饷僇力陆羽茶滤液厖昧美手鬅首怯声怯气奇瓌侵与惹绊绍世折脖子市櫎史迹四众松篁耸目题目颓龄枉骑危境未了僞诈狭隘显谥小格式小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