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赎锾的意思、赎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赎锾的解释

(1).赎罪的银钱。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列朝二·朝觐官进献》:“近以国用匱乏,议加田赋、加关税,以至搜索赎鍰。” 清 吴伟业 《鹿樵纪闻·福王上》:“道臣 夏尚絅 进赎鍰助餉。”

(2).用钱赎罪。《醒世恒言·施润泽滩阙遇友》:“妾父被人陷于大辟,无门伸诉。妾日至此恳佛阴祐。近日幸得从轻赎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赎锾"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义和古代法律文化背景两方面解析:

一、字义解析

  1. "赎"

    本义指用财物换回人身自由或抵偿罪责。《说文解字》释为"贸也",段玉裁注:"以财拔罪也" 。从"贝"部,表明与钱财相关,如《周礼·秋官》"金作赎刑"即以金属货币抵罪。

  2. "锾"

    古代重量单位,《说文解字》:"锾,锊也",一锾约合六两(一说六两半)。《尚书·吕刑》载"其罚百锾",孔颖达疏:"六两曰锾" ,后引申为罚金的代称。

二、合成词释义

"赎锾"即指以缴纳特定数额金属(后泛指钱财)抵免刑罚的制度,属古代"赎刑"范畴。其核心含义为:

通过支付法定罚金替代原有肉刑或劳役的司法手段

三、历史制度溯源

  1. 西周起源

    青铜器铭文(如《训匜》)已见赎刑记录,《尚书·吕刑》明确将墨、劓、剕、宫、大辟五刑的替代罚金分为"百锾、二百锾、五百锾、六百锾、千锾"五等 。

  2. 汉代发展

    《汉书·惠帝纪》"民有罪,得买爵三十级以免死罪",以爵位折抵赎金;《盐铁论》载"赎罪"制度使"富者得生,贫者独死" ,反映其阶级性。

  3. 法典化定型

    唐律《名例律》设"赎章",规定笞、杖、徒、流、死五刑皆可赎铜,如死刑赎铜一百二十斤;明清律例沿袭并细化赎银标准 。

四、文化内涵

  1. "慎刑"思想体现

    通过财物替代肉刑,体现《周礼》"刑新国用轻典"的司法宽缓原则,如《唐律疏议》强调"赎刑以代刑"的恤刑目的 。

  2. 法律特权象征

    历代对官员、老幼、笃疾者适用赎刑,如《大明律》"官吏犯公罪该笞者,许赎",成为身份特权的制度化表达 。

五、现代语义延伸

当代汉语中"赎锾"已罕用,但"赎"字保留"抵偿、弥补"义(如"赎罪"),而"锾"作为历史词汇仅见于典籍研究。其法律精神部分转化为现代刑法中的"罚金刑"制度。


主要参考来源:

  1. 许慎《说文解字》及段玉裁注(中华书局影印本)
  2. 《尚书·吕刑》(十三经注疏本)
  3. 长孙无忌《唐律疏议》(法律出版社点校本)
  4. 班固《汉书·刑法志》(中华书局校勘本)
  5. 怀效锋点校《大明律》(法律出版社)
  6. 李学勤主编《字源》(天津古籍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赎锾”是一个古汉语词汇,读音为shú huán,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赎罪的银钱
    指古代用于抵偿罪责的财物,常见于文献记载。例如:

    • 明代沈德符《野获编》提到“搜索赎鍰”,指因国库匮乏而征收此类银钱()。
    • 清代吴伟业《鹿樵纪闻》记载“进赎鍰助餉”,即用赎罪银钱补充军饷()。
    • 宋代项安世诗句“赎锾尽免疲民血”,也体现了这一用法()。
  2. 用钱赎罪的行为
    作为动词时,表示通过缴纳银钱来减轻或免除刑罚。例如《醒世恒言》中“从轻赎鍰”,即用财物抵罪()。


二、字义解析


三、应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中,反映古代法律与刑罚制度。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但可通过诗词或古籍了解其文化背景()。

别人正在浏览...

案秤白额将军班超暴卒编配辨彰冰镇汽水策名诚谛尘宵床屋吹喇叭摧萃大哄大嗡戴玄履黄笃老笃重烦暴发现废阁飞兔伏辨槀粟固且龁萁坏种画罗界外球积决瘠卤军贯考名责实类攒寥旷漏语沦垫媢忌美味佳肴呐钝旁边人陪堂生期期人言三策闪下升过申令审閲石卵食蛇鼠守求蜀椒死耗套中人退斋亡机窝集物直香鑪晓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