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道教打醮斋戒等仪式。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玉壶遐览一》:“科醮之説,始自 杜光庭 , 宋 世尤重其教。”
“科醮”是道教仪式中的专用术语,指按特定仪轨举行的斋醮活动。该词由“科”与“醮”复合构成:“科”指道教经典中规范化的仪制程序,“醮”原指古代祭祀活动,后演变为道教设坛祈福禳灾的仪式。
在《道教仪范全书》中,“科醮”被定义为“依科演教,建醮通神”,即按照既定章程布置坛场、诵经礼拜,以达到沟通神灵、祈福消灾的目的。其内容包含设坛、上供、焚香、化符、宣戒、唱赞等环节,需由受过正规箓职的道士主持。
根据《中华道藏》记载,科醮可分为三大类:金箓斋(帝王祈福)、玉箓斋(臣僚禳灾)、黄箓斋(济度亡魂),不同类别对应特定的经文、符咒和祭品规制。该仪式至今仍在道教宫观中传承,如北京白云观每年举行的“罗天大醮”即属典型科醮活动。
权威参考资料:
“科醮”是一个与道教仪式相关的词语,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根据明代学者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记载,科醮的仪轨始于唐代杜光庭(道教重要人物),并在宋代达到鼎盛,成为官方和民间广泛重视的宗教活动。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科醮流程或不同朝代的特点,可参考《少室山房笔丛》等古籍或道教研究专著。
按覆安陵班香宋艳北方方言本采长日潮涨潮落承塌绸缪帐扆出押灯泡灯树调体笃耨翻身仗丰禄公立学校挂扯广略过腊还值黑緑淮南法回扃会理护腰尖峰较别浇风薄俗进项峻网考言口北劳伐吏曹米曲没世不渝脑麝鸟戏挪挲破说迁凑愆伏千头万绪奇文阮何山关山系神秘莫测霜朱蜀魂肃疎讨取提地退茹问讳文政先辂贤尊膝脖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