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狴犴的意思、狴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狴犴的解释

(1) [beast;fourfooted animal]∶传说中的走兽

王魔骑狴犴。——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

(2) [prison]∶牢狱

狴犴使人多礼乎?——《法言·吾子》

详细解释

(1).传说中的兽名。 明 杨慎 《龙生九子》:“俗传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四曰狴犴,形似虎,有威力,故立於狱门。” 明 胡侍 《真珠船·龙九子》:“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狴犴好讼,今狱门上兽吞口,是其遗像。”

(2).指恶狗。 唐 柳宗元 《乞巧文》:“王侯之门,狂吠狴犴。”

(3).指牢狱。 汉 扬雄 《法言·吾子》:“剑客论曰:‘剑可以爱身。’曰:‘狴犴使人多礼乎?’”无名氏音义:“犴,音岸,狱也。”《陈书·后主纪》:“眷兹狴犴,有軫哀矜,可克日於 大政殿 讯狱。” 唐 杜牧 《上李太尉论江6*贼书》:“乡閭安堵,狴犴空虚。”《水浒传》第四十回:“雁书不遂英雄志,失脚翻成狴犴囚。”《明史·阉党传序》:“ 明 代阉宦之祸酷矣……衣冠填於狴犴,善类殞於刀锯。”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狴犴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狴犴(bì àn)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其含义和文化象征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身份与形象 狴犴为龙生九子之一,多数文献记载为第七子。其外形似虎,威严勇猛,常以虎头形象装饰于古代牢狱门扉或官衙大堂两侧,故有“虎头牢”之称。

2. 象征意义

3. 文化演变 龙生九子的说法本无固定版本,狴犴虽未出现在明代李东阳的原始名单中,但因其在司法领域的独特象征意义,成为后世民间广泛认可的龙子之一,体现了传统文化对司法公正的精神寄托。

扩展说明:与同为龙子的睚眦(象征争斗)不同,狴犴更强调通过威仪维护秩序,这一差异反映了古人对法律威慑力与公正性并重的认知。

网络扩展解释二

狴犴(bì àn)是一个古代汉字词汇,它由两个部首组成:犭和矣。「狴」,读音bì,是指一种古代传说中的猛兽,类似于狮子。「犴」,读音àn,表示禽兽。拆分笔画后,「狴」共有5画,「犴」有4画。 狴犴一词源自古代文献《尔雅》和《说文解字》,在古代汉字中常用于形容可怕和凶恶的禽兽。现代汉语中,狴犴常常用于比喻人的凶猛或者形容猛兽的样子。 有关狴犴的词汇还有繁体字「狽犴」,发音与「狴犴」相同。繁体字的使用主要在繁体字地区,如台湾和香港。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狴犴也有些变化。根据《说文解字》,古时候的写法为「犊犴」,表示年幼而凶猛的牛。 在现代汉字中,写法为「狴犴」,表示凶猛的狮子。 这里是一个关于狴犴的例句:他的眼神像狴犴一样凶猛。 与狴犴相关的组词包括:狴犴形状、狠狴犴、狴图狴犴。 与狴犴近义词有:狮子、凶猛。 与狴犴反义词有:温顺、温和。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