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苫次的意思、苫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苫次的解释

旧指居亲丧的地方。 南朝 梁 徐勉 《梁故侍中司徒骠骑将军始兴忠武王碑》:“频表自陈,反哀苫次。” 宋 苏舜钦 《亡妻郑氏墓志铭》:“余时待尽於苫次,退而又哭於室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长亭》:“既而 石 父病卒,倍益哀伤,因而病惫,苫次弥留,不能受宾朋之弔。”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苫次”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居丧期间的特定场所或状态。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资料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二、历史渊源与礼仪背景

  1. 丧礼制度:
    根据《仪礼·丧服》记载,古代孝子在亲人去世后需遵循“寝苫枕块”的礼仪:居住在临时搭建的“倚庐”(草棚),以草席为床、土块为枕,表达对逝者的哀思()。
  2. 时间与形式:
    丧期通常持续三年,但“苫次”特指初期最严苛的守丧阶段,如入殓后孝子需在棺柩旁席地而卧(俗称“困棺材脚”)()。

三、文献例证

四、现代语义延伸
现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中,泛指服丧期间或表达深重哀悼之情,如“苫次之痛”可隐喻极度的悲伤状态。

注音与拼音:shān cì(ㄕㄢ ㄘˋ)()。

网络扩展解释二

苫次的意思

苫次是一个汉字词语,拼音为shàn cì。它的意思是用苫(席子上的粗糙草席)铺盖或遮蔽,表示用苫布等覆盖在上面。

拆分部首和笔画

苫次的部首是艹(草字头),总共包含8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

苫次是古汉语词汇,最早出现在《诗经·魏风·苫鄂》中。繁体字为苫次。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苫次的写法和现代一样。

例句

1. 我们用苫次覆盖了花坛,防止雨水浇湿花朵。

2. 农民在地里用苫次遮阳。

组词

1. 苫布(shàn bù):指用苫制成的布料。

2. 苫席(shàn xí):用苫制成的席子。

3. 苫草(shàn cǎo):指做苫所用的草。

近义词

近义词有遮蔽、覆盖、掩蔽等。

反义词

反义词有暴露、裸露、揭示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