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承晏墨的意思、承晏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承晏墨的解释

南唐 墨工 李承晏 所制墨。 宋 晁冲之 《复以承晏墨赠僧法一》诗:“我闻 江 南墨官有诸 奚 ,老 超 尚不如 廷珪 。后来 承晏 復秀出,喧然父子名相齐。”老 超 ,指 李超 ,本姓 奚 ,后赐姓 李 。子 廷珪 、 廷宽 , 廷宽 子 承晏 。世为 南唐 墨工,所制墨自 宋 以来推为第一。参阅 元 陆友 《墨史》卷上。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承晏墨"是中国古代名墨的代表之一,特指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制墨名家李承晏所制作或监制的墨锭。其详细释义如下:

一、 核心释义 指五代南唐著名墨工李承晏所精制的高级松烟墨。该墨以选料考究、工艺精湛、品质超群而闻名于世,代表了当时制墨工艺的最高水平,是后世推崇的古代名墨典范。其名称由制墨者姓名“承晏”与产品类别“墨”组合而成。

二、 历史背景与工艺特征

  1. 时代与人物:李承晏生活于南唐时期(937年-975年),是继李廷珪(李超之子)之后李氏制墨家族的重要传人。南唐朝廷设墨务官,李承晏承袭家业,掌管官方制墨作坊,其墨品常作为宫廷贡品及赏赐之物。
  2. 选料与工艺:承晏墨精选优质松烟、胶(多为鹿角胶或牛皮胶)及珍贵香料、药材,经反复捶打、揉捏、模压成型、阴干、打磨等多道复杂工序制成。其特点是墨质坚致如玉,纹理细腻,色泽乌黑泛紫光,研磨时手感细腻,墨液纯净,书写流畅,气味清香,且具有“一点如漆”、历久不褪色的特性,防蛀性极佳。

三、 文化价值与历史地位

  1. 文房至宝:承晏墨与李廷珪墨齐名,被历代文人墨客视为文房珍品,是书法、绘画创作的上乘选择。其卓越的品质满足了文人对书写材料近乎苛刻的要求,体现了古代工匠精神与实用美学的完美结合。
  2. 收藏价值:由于其制作精良、存世稀少,承晏墨自宋代起便成为收藏家竞相追逐的对象。宋人笔记、墨谱(如《墨谱法式》、《墨史》)对其多有记载和赞誉,其价值常与黄金比肩。
  3. 工艺标杆:承晏墨代表了南唐时期徽州地区(今安徽歙县一带)制墨工艺的巅峰,对后世徽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制作技艺和品质标准为后世墨工所效仿和追求。

四、 文献记载与评价 关于承晏墨的记载,散见于宋代及以后的各类文献:

五、 现代认知 如今,“承晏墨”已成为中国古代名墨的文化符号,象征着传统制墨工艺的精湛与辉煌。其名常见于中国文房四宝史、工艺美术史、文物研究的论著中。尽管真品极为罕见,但其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仍被高度珍视。

参考资料依据:

网络扩展解释

“承晏墨”是古代文房四宝中墨的精品,其含义及背景可综合以下要点解释:

  1. 基本定义
    指南唐墨工李承晏所制的墨,因技艺精湛闻名于世。其家族世代为制墨名家,祖父李超(本姓奚,赐姓李)、父李廷宽均为南唐宫廷墨工,李承晏继承家业并创新工艺,使墨品达到极高水准。

  2. 历史地位
    自宋代以来,承晏墨被推为第一,成为文人雅士推崇的珍品。宋代晁冲之在《复以承晏墨赠僧法一》诗中赞其“喧然父子名相齐”,侧面印证了李氏家族制墨的卓越声誉。

  3. 工艺特点
    虽具体工艺细节记载较少,但结合南唐制墨传统,推测承晏墨可能具备胶质均匀、色泽黑润、香气持久等特点,符合唐宋时期“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的顶级墨标准。

  4. 文献记载
    相关记载见于宋代诗词及元代陆友《墨史》等文献,明代《墨史》亦收录其家族制墨事迹,成为研究古代制墨史的重要依据。

  5. 文化影响
    承晏墨不仅是实用书写工具,更成为文人阶层身份与品味的象征,反映了五代至宋时期手工业技艺与文化审美的结合。

扩展参考:若需进一步了解李氏制墨家族谱系或具体墨品特征,可查阅《墨史》等古籍,或关注现代文房四宝研究中对南唐墨的复原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奥姑裨附冰瓶才笔琤瑽陈寃敕使蚩尤戏抽调抽那触邪倒牀德厚敦直发包蕃酋肥田草飞鱼鈎风喻風止棼乱冠事孤都闺阃过承浑抡吞枣护勇茧犊记恨谨献离罢詈辞嫠居崚嶒陵尚陆海潘江满清末造眉飞色悦磨光黏餻派定前却情寃山嘴勝利品使绊儿士饱马腾世权世伪授奖顺会送勘坦荡铁如意屯亶瓦上霜委意文化书社笑讪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