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破镜重圆的意思、破镜重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破镜重圆的解释

(1) [reunion of husband and wife after an enforced separation of rupture] 比喻夫妻离散后重又团聚

果然似乐昌般破镜重圆。——《元曲选·对玉梳》

(2) 亦作“破镜重合”

详细解释

唐 孟棨 《本事诗·情感》载: 南朝 陈 太子舍人 徐德言 与妻 乐昌公主 恐国破后两人不能相保,因破一铜镜,各执其半,约于他年正月望日卖破镜于都市,冀得相见。后 陈 亡,公主没入 越国公 杨素 家。 德言 依期至京,见有苍头卖半镜,出其半相合。 德言 题诗云:“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復 嫦娥 影,空留明月辉。”公主得诗,悲泣不食。 素 知之,即召 德言 ,以公主还之,偕归 江 南终老。后因以“破镜重圆”喻夫妻离散或决裂后重又团聚或和好。 宋 苏轼 《蝶恋花·佳人》词:“破镜重圆人在否? 章臺 折尽青青柳。” 明 贾仲名 《对玉梳》第四折:“果然似 乐昌 般破镜重圆,抵多少配上琼簪,接上冰絃。”《二刻拍案惊奇》卷九:“若果如此,真是姻缘不断,古来破镜重圆,釵分再合,信有其事了。” 萧红 《马伯乐》第二章:“他与太太的相见,好像是破镜重圆似的,他是快乐的,他是悲哀的,他是感激的,他是痛苦的。”亦作“ 破镜重合 ”。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破镜重合,古有其事,若夫再娶而仍元配,妇再嫁而未失节,载籍以来,未之闻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破镜重圆"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汉语成语,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指破裂的镜子重新复圆,比喻夫妻离散或关系破裂后重新团聚、和好如初。该成语强调失而复得的珍贵情感,尤其特指夫妻关系的修复。《汉语大词典》将其释义为"比喻夫妻离散或决裂后重又团聚或和好" 。

二、字词解析

三、典故溯源

典出唐代孟棨《本事诗·情感》:

南朝陈将亡时,驸马徐德言预料战乱中将与妻子乐昌公主失散,遂将铜镜摔成两半,各执一半作为信物。陈亡后,乐昌公主被掳至隋朝权臣杨素府中。徐德言依约至京城,遇仆人叫卖半镜,遂题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公主见诗悲泣不食。杨素闻知后,感其情深,放归公主,二人终得团圆 。

四、用法特征

  1. 特定对象:多用于夫妻关系(偶可延伸至亲密关系)

    例:战乱中失散四十年的夫妻终得破镜重圆。

  2. 情感色彩:含悲欢离合的戏剧性与失而复得的珍贵性
  3. 使用场景:常见于文学作品、家庭伦理讨论及历史叙事

五、权威文献佐证

  1. 《汉语成语大词典》(中华书局)强调其"重归于好"的结局性特征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标注其比喻义为"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新团聚"

知识延伸:该成语的生成依托于中国古代铜镜的文化象征——镜子不仅是日常用具,更是婚姻信物(如"同心镜"),其"圆"形暗合"团圆"之意,破碎与重圆的过程构成强烈的情感隐喻。

网络扩展解释

“破镜重圆”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pò jìng chóng yuán,主要用来比喻夫妻离散或感情破裂后重新团聚与和好。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二、出处与典故

  1. 文学出处:
    最早见于宋代李致远的《碧牡丹》:“破镜重圆,分钗合钿,重寻绣户珠箔。”
  2. 历史典故:
    南朝陈国驸马徐德言与妻子乐昌公主在战乱中分离,各执半镜为信物,最终凭借镜子重逢团聚。

三、用法与结构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冰释前嫌、言归于好 覆水难收、一去不返
和好如初、重修旧好 鸾飘凤泊、分道扬镳

五、现实意义与争议

尽管成语寓意美好,但现实中“破镜”的裂痕可能难以完全消除,需理性看待关系修复的可能性。例如,物理上的镜子即使粘合,裂痕仍存,映射出信任重建的复杂性。


如需更多例句或典故细节,可参考(历史故事)或(造句示例)。

别人正在浏览...

案坐阿师百钟扳扯镑子儿把薪助火蹦子避殿减膳萆薢儳然嘲骂虫龁鼠伤船骥大枷髧鬖电器吊拷絣把番昌反首分势扶笻赶点干诟挂吼还轸行押书禾稼讲郎娇奼金戈经久不息精义入神炯冷抗浮禄邑律文匿名书俳回跑道铺于峭厉青闺礽孙省部输财水甬肆宇素契套话誊真体悟通告颓踏外海巍昂无产阶级五恶兀良咸溜溜限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