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樗散材的意思、樗散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樗散材的解释

喻无用之材。 宋 李纲 《建炎行》:“末言樗散材,初不堪梁柱,鼎颠将覆餗,栋橈必倾宇。”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二折:“怎么生下你这个小业种,樗散材,怎能勾做梁做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樗散材是汉语中一个富有文化意蕴的典故性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本义与字面解

    “樗”指臭椿树(《汉语大词典》),其木质疏松易朽,古人视为“不材之木”;“散材”即“散木”,指不成栋梁之用的木材(《古代汉语词典》)。合称“樗散材”字面指无用之木,强调材质低劣、不堪大用。

  2. 引申义与典故来源

    典出《庄子·逍遥游》与《人间世》。庄子以樗树“大本臃肿不中绳墨,小枝卷曲不中规矩”喻指无用之物却能保全天性。后世文人(如杜甫)引申为自谦之词,比喻才能平庸、不堪世用之人,或借指不合世俗标准的隐逸者。

  3. 文化内涵与哲学意蕴

    该词承载道家“无用之用”的哲学观。表面强调自身“樗散”特质,实则在乱世中暗含避祸全身、守拙归真的处世智慧,体现对功利价值观的疏离(参考《中国典故大辞典》)。

  4. 用法与语境

    多用于文人自况或他指,常见于诗词、书信。如杜甫《送郑十八虔》“郑公樗散鬓成丝”中,既叹友人怀才不遇,亦含对自身境遇的感喟(《全唐诗》笺注)。现代汉语中偶见于书面语,保留自谦或喻指“非主流人才”的修辞色彩。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汉典网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3. 《庄子》原典及哲学阐释(国学大师

网络扩展解释

“樗散材”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chū sàn cái,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释

出处与典故

  1. 历史文献:
    该词最早见于《汉书·司马相如传》,后多被引用。例如:

    • 宋代李纲《建炎行》:“末言樗散材,初不堪梁柱。”
    • 元代杂剧《城南柳》:“樗散材怎能够做梁做栋?”
  2. 文化背景:
    古代常以木材比喻人才,“樗散材”与《庄子》中“散木”(无用之木)的意象相似,均用于批评或自谦。

使用场景

示例

补充说明

需注意语境,避免直接用于现代口语交流,以免显得生硬或冒犯。如需更完整的文献例句,可参考《建炎行》《城南柳》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崩薨贲治笔到避热不便道不分高下不理睬不食言憯伤朝帽臭肉来蝇刺柴打褙打叠倒载德元斗纷独院坊肆丰凝福力肤劄甘实告令杭好杭歹合不来坏山划圆防守胡禄笺啓击崩鸡虫得丧及笄井蛙之见禁杀日军部枯树冷言热语罗谤麦饭豆羹旄倪蒙受盘验淜洪潜神穷栖弃群臣攘乱睡理顺会瞬息即逝停刻剔犀通途万夫不当之勇唯识鰕公篠簜邪径薪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