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拙的意思、旷拙的详细解释
旷拙的解释
谓粗疏失当。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四:“ 班 乃自説:‘昔辞旷拙,及还家,儿死亡至尽。今恐祸故未已,輒来啟白,幸蒙哀救。’”
词语分解
- 旷的解释 旷 (曠) à 空阔:空旷。旷远。旷野。地旷人稀。 开朗,心境阔大:旷达。心旷神怡。 相互配合的东西之间空隙过大:这双鞋穿着太旷了。 荒废,耽误:旷工。旷时持久。旷日经年。 长时间所无:旷代伟人(当代
- 拙的解释 拙 ō 笨,不灵巧:笨拙。弄巧成拙。拙劣。 谦辞,称自己的:拙作。拙见。拙笔。拙著。 巧 笔画数:; 部首:扌;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虽然“旷拙”在现代汉语中属于较为生僻的词汇,未被主流权威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单独收录为词条,但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其构成语素的本义及古籍中的使用痕迹,结合汉语词汇学规律,对其含义进行专业解释:
“旷拙”的详细释义
“旷拙”为并列式复合词,由形容词性语素“旷”与“拙”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可理解为:
-
疏阔笨拙;粗疏不精:
- “旷” 的本义指空阔、广大(《说文解字》:“旷,明也。”段玉裁注:“广大之明也。”),引申为空疏、荒废、不切实际。如《孟子·离娄上》:“旷安宅而弗居。”朱熹集注:“旷,空也。” 指空置、荒废。
- “拙” 的本义指笨拙、不灵巧(《说文解字》:“拙,不巧也。”),引申为质朴、愚钝、不善应对。如《老子》:“大巧若拙。”
- 两字结合,“旷拙”强调一种因疏于实务或心思粗放而表现出的笨拙、不谙世故、缺乏精细处理能力的状态。常用于形容人的性情、处事方式或技艺的生疏粗糙。
-
谦辞用法(古):
- 在古籍中,“旷拙”偶见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才疏学浅、能力不足或处事不当。例如在书札或文集中,作者可能自称“性本旷拙”或“处事旷拙”,意为天性疏阔笨拙,能力有限。
词源与使用背景
“旷拙”一词多见于古代文献,尤其在文人书札、笔记或自述性文字中,用以表达自我评价或描述他人性情。其使用频率较低,属于书面语色彩浓厚的词汇,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
权威参考来源
- 《说文解字》(汉·许慎撰):提供了“旷”与“拙”单字的本义训释,是理解复合词“旷拙”构成的基础。来源: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说文解字》 或 汉典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虽未直接收录“旷拙”词条,但其对“旷”和“拙”的详尽释义(包括引申义)及丰富书证,为分析该复合词的含义提供了可靠依据。来源:汉语大词典(官方在线版或纸质版)。
- 古籍用例(如文集、笔记):如能在《四库全书》《中国基本古籍库》等权威古籍数据库中检索到包含“旷拙”的原文(如宋明人书信、清人笔记),其上下文是理解该词具体用法和语义的最直接证据。来源:中国基本古籍库(商业数据库,需订阅)或 国学大师(部分免费资源)。
- 《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作为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代表,其未收录“旷拙”本身也说明了该词的生僻性和历史性。来源: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官方信息页)。
网络扩展解释
“旷拙”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分析综合解释:
一、基本释义
“旷拙”意为粗疏失当,指因疏忽或能力不足导致的处事不当。
二、分字解析
-
旷(kuàng):
- 本义指空阔、荒废(如“地旷人稀”);
- 引申为疏忽、耽误(如“旷工”“旷日持久”)。
-
拙(zhuō):
- 表示笨拙、不灵巧(如“弄巧成拙”);
- 谦辞中用于自称(如“拙见”“拙作”)。
三、典籍用例
该词最早见于晋代干宝《搜神记》卷四:
“班乃自说:‘昔辞旷拙,及还家,儿死亡至尽。’”
此处描述因言辞粗疏失当导致灾祸,体现行为与后果的关联。
四、使用场景
- 古汉语语境:多用于描述处事或言辞上的疏漏;
- 现代使用:已非常罕见,常见于古籍研究或文学赏析。
附:权威来源提示
更详细字义可参考汉典对“旷”和“拙”的解析,或《搜神记》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百纳抱令守律痴妒褫革春波刀山火海邓友梅钓差刁酒端砚鲂鮃翻盘讽厉凤咮粉沙负电荷附事钩辀闺壸瑰珉豪快画筹画面花哨夹紧激辩戒厉绩纺金铃子炯介旧恨新仇恐慌廊腰缦回兰言荦确卤子门封明着谴咎骑白鹿曲智穰灾人事不知三釜养擅管衰斩顺方説东谈西诉说晚月味道微瑕响附香椒铺香叶现象闲滞下眼觑夏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