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讽厉的意思、讽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讽厉的解释

亦作“ 讽励 ”。1.暗示、督促。 晋 袁宏 《后汉纪·章帝纪上》:“ 竇后 诬言欲咒诅。上信之,出贵人姊妹於丙舍,使小黄门 蔡伦 考之。 竇后 讽厉考者,皆致以巫蛊事送暴室。”

(2).教诲勉励。《宋书·刘劭传》:“上时务在本业,劝课农桑,使宫内皆蚕,欲以讽励天下。” 宋 欧阳修 《荐布衣苏洵状》:“往时自国家下詔书,戒时文,讽励学者以近古,盖自 天圣 迄今二十餘年。”《明史·杨靖传》:“帝製《大誥》,举通政使 蔡瑄 、左通政 茹瑺 、工部侍郎 秦逵 及 靖 以讽厉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讽厉(fěng lì)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双层含义的复合词,既可指用严厉的言辞劝诫、规劝,也含有以讽刺的方式责备、激励之意。其核心在于通过语言的力量使人警醒或改正,常见于古典文献与现代书面语中。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劝诫与警示

    指通过严肃、直接的语言指出他人过失,促使其反省或改正。

    例:《后汉书》有“深加讽厉”之语,意为以深刻言辞劝诫警示。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讽刺与激励并存

    结合讽刺的锋芒与激励的意图,在批评中隐含督促改进的目的。

    例:鲁迅杂文中对国民性的批判常带讽厉色彩。

    来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二、字源与结构解析


三、使用场景与权威文献佐证

  1. 古典语境中的规劝

    常见于史书与政论,如司马光《资治通鉴》载大臣“每以讽厉谏上”,强调臣子以尖锐言辞劝谏君主。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2. 现代语境中的批判性激励

    用于文学或社会评论,如学者对不良现象的批评常被形容为“语带讽厉”,兼具批判与唤醒意识的作用。

    来源: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


四、近义词辨析

词语 侧重点 情感色彩
讽厉 讽刺+严厉激励 批判性较强
劝诫 温和劝导 中性或积极
讥讽 嘲笑、挖苦 贬义居多
鞭策 督促前进(少讽刺意) 积极激励

“讽厉”是汉语中兼具批判性与建设性的特殊表达,其权威释义可参考《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古典用例多见于史书典籍,现代用法则集中于社会批评与文学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

“讽厉”是一个汉语词汇,在不同语境中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暗示、督促
    指通过间接的方式提醒或催促对方。例如《后汉纪·章帝纪上》提到窦后“讽厉考者”,即暗示审问者将罪名归于他人。

  2. 教诲、勉励
    表示通过言辞激励或教导他人。如《宋书·刘劭传》中,皇帝通过劝课农桑“讽励天下”,即以此勉励百姓。

  3. 异体写法
    亦作“讽励”,两者可通用。


二、其他释义(需结合语境)

部分现代词典(如)提到“讽厉”有讽刺尖锐的含义,但此用法多见于引申或现代语境,需注意与古典释义的区分。


三、例句参考


“讽厉”在古汉语中主要用于暗示督促或教诲勉励,而现代语境下可能存在引申义。理解时需结合具体文献或上下文,优先参考权威典籍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白珪榜例抱默辨离禀度玻室鉢特摩不勤而获不求闻达菜人缠混村聚短款風澤弓靶故官晷景还普旱海寒晚怀觚握椠虎脊娇揉造作假王介士刻峻可什暌淹赖精量揆例侪磷淄轮指戮笑默叹撵山强渡樯竿签治青骢马轻轨秦家钦隆柔靡上系事验説喈四域松针探虎口讨理田畯铁幕殢雨尤云通判头婚吐饭成蜂详校新出猛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