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gative electric charge] 在一般物质中,电子所具有的电荷类形。可以用羊毛摩擦树脂而产生
负电荷是物质的一种基本电学属性,指物体因获得多余电子而表现出的电荷状态。以下是关键点解释:
基本定义
负电荷是电荷的两种形式之一(另一种为正电荷)。当物体通过摩擦、接触或感应等方式获得额外电子时,由于电子带负电,物体会呈现负电性。例如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会失去电子带正电,而丝绸获得电子带负电。
微观本质
在原子层面,电子(带负电)围绕原子核(含质子+中子)运动。正常情况下原子呈电中性,但若电子数目>质子数目,原子变为负离子。例如氯原子(Cl)获得一个电子形成Cl⁻。
相互作用规律
遵循库仑定律: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相吸。公式为:
$$
F = k frac{|q_1 q_2|}{r}
$$
其中$q_1$、$q_2$为电荷量,$r$为距离,$k$为静电力常数。
实际应用
与正电荷的对比
| 特性 | 负电荷 | 正电荷 |
|--------------|------------------------|------------------------|
| 载体 | 电子 | 质子 |
| 物体获得方式 | 获得电子 | 失去电子 |
| 电场线方向 | 指向负电荷 | 远离正电荷 |
拓展思考:电荷守恒定律指出,电荷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转移。这一原理解释了摩擦起电、电池工作原理等现象。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