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薄俸供养父母。 宋 陆游 《对食作》诗:“少壮已辜三釜养,飘零敢道一袍单。”参见“ 三鬴 ”。
“三釜养”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典故来源:
该词源自宋代陆游的诗作《对食作》,其中写道:“少壮已辜三釜养,飘零敢道一袍单。”。这里的“三釜”代指俸禄微薄,而“养”则强调赡养父母的责任。
文化内涵:
该词反映了传统儒家思想中“孝”的核心价值观,即使经济条件有限,仍需尽力奉养父母。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诗句或成语,可参考陆游诗词或儒家经典文献。
《三釜养》是一个成语,意味着在困难时期,能够靠自己的力量储蓄和谋生。它传达了自力更生、勤俭持家的价值观。
《三釜养》的拆分部首是“三(三点水)”和“釜(金字旁)”,总共有9画。
《三釜养》最早出现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形容贫苦人家靠勤劳努力维持生计。这个成语是通过描写农田中僻静的小山谷,其中有个临时盖造的茅屋,屋中放着三只锅炉,供应穷人煮熟食物的情景而衍生出来。
《三釜养》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三釜養」。
在古时候,「三釜养」的写法可能会略有不同。根据古代字书《说文解字》中的记载,「釜」字有时会写作「鬲」,而「养」字有时会写作「養」。
1. 他是一个诚实勤劳的人,三釜养,一家人温饱无忧。
2. 在经济困难的时期,我们要向他学习,坚持三釜养的精神。
三助养、三军养、三寸养、三人养、三日养
自力更生、自谋生计、勤俭持家
依赖他人、颐养天年、浪费奢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