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内宫。 唐 李德裕 《上尊号玉册文》:“自闺壼以施王教,由家道而刑国风。”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先监遗事纪略》:“此闺壼小事,不宜上动圣心。”
(2).泛指女子所处的内室。亦借指女子。《旧唐书·列女传序》:“末代风靡,贞行寂寥、聊播椒兰,以貽闺壼。”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五:“ 荃 执礼事舅姑益谨,闺壼有法。”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忧危竑议前纪》:“事核言直,理明辞约,真闺壼之箴鑑也。”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倩儿》:“ 王 虽爱女,而事关闺壼,殊深痛恨。”
“闺壸”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指内宫
原指帝王后妃居住的宫闱,例如唐代李德裕在《上尊号玉册文》中写道:“自闺壼以施王教”,此处“闺壸”即代指宫廷内部。
泛指女子居所或借指女子
引申为女子居住的内室,或直接代指女性群体。如《旧唐书·列女传序》提到“聊播椒兰,以貽闺壼”,即以“闺壸”象征女性品德。
需注意“闺壸”与“入闱”的区别:“闱”多指科举考场或重大礼仪场所,而“闺壸”侧重女性空间,二者不可混用。
“闺壸”是兼具空间指向与性别象征的古典词汇,多用于文史语境。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说文解字》《旧唐书》等文献。
《闺壸》一词指的是女子的内室或卧室,也可以指代妻子或女性家人所居住的空间。在传统社会中,闺壸是女性的私密领域,男性通常不得进入。
《闺壸》一词的拆分部首为「门」和「土」,部首「门」表示和门户、出入有关,部首「土」表示和土地、居住有关。该词的总笔画为10画。
《闺壸》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豳风·七月》中,后来逐渐被社会上广泛使用。在繁体字中,「闺壸」的写法没有变化,保持了简体字的形式。
在古代,「闺壸」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据《说文解字》,有一种古代写法为「閨壸」,表示同样的意思。
1. 她整日守在闺壸之中,不愿外出。
2. 闺壸里的妇女通常用绣花、编织等手艺打发时间。
闺门、闺房、闺秀、闺蜜、闺阁、闺中
内室、妻子、女房、淑女、女眷
外户、男性、公共场所、开放区域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