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莱芜的意思、莱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莱芜的解释

荒芜。 唐 谷神子 《博异志·阎敬立》:“旧馆无人已久, 敬立 误入之,但讶莱芜鯁涩。”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附观濠堂记》:“而兹菴以荒落莱芜之境,一转为深覿洞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莱芜"作为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词源、结构和语义演变三个维度解析:

一、词源构成 "莱"为形声字,《说文解字》释作"蔓华也",本指藜科植物;"芜"会意字,《尔雅》注"草掩地曰芜",原指土地荒废生杂草的状态。二字组合最早见于《诗经·小雅》"田卒污莱",郑玄笺注"莱者,芜秽之名",指代未开垦的荒地(参考《汉语大词典》第9卷)。

二、语义演变

  1. 本义:特指长满藜草等野生植物的荒田,如《周礼·地官》载"辨其野之土,上地、中地、下地,以颁田里",郑玄注"莱谓休不耕者"
  2. 引申义:经历史演变衍生出两种新义项
    • 借指贫瘠土地,如《齐民要术》"三月榆荚时雨,高地强土可种禾,下田种稻、麻、豆、胡麻、芜菁、大、小豆"
    • 象征性用法:元代杂剧常用"莱芜"喻指民生凋敝,如《汉宫秋》"边塞莱芜,黎民困苦"

三、现代应用 当代语境中保留双重语义特征:

  1. 古义遗存:用于历史文献研究及古诗词创作,如《中国地名语源辞典》载山东莱芜市得名即源于古代此地多荒芜之田
  2. 新语用现象:在生态文学中常作为环境变迁的意象符号,如莫言《红高粱家族》中"莱芜地"象征自然与人文的互动关系

(主要参考文献: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汉典网"莱""芜"字条;《十三经注疏》电子文献库)

网络扩展解释

“莱芜”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两个层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词义

“莱芜”本意为荒芜,指土地因无人管理而杂草丛生()。例如唐代文献《博异志》中“莱芜鯁涩”即形容环境荒凉。

二、作为地名

1. 地理位置与现状
莱芜现为山东省济南市辖区,地处泰山东麓,北纬36°02′-36°33′,东经117°19′-117°58′,总面积约2246平方公里,2025年人口约137.58万。气候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2. 历史沿革

3. 地名由来(主要学说)

三、现代使用

如今“莱芜”主要指济南市辖区,但文学作品中仍保留“荒芜”的古义(如“莱芜之境”)。其历史可追溯至嬴秦发源地,素有“嬴秦祖里”之称()。

参考资料扩展

若需更详细历史考据,可查阅《水经注》《汉书·地理志》等古籍,或参考、5、12的权威解读。

别人正在浏览...

裨裨猜隙迟怠痴倒齿历跐蹬大参待兔守株大男小女单弱倒计时顿具敦说多金返璧方且风刀霜剑奉秩噶布伦概问孤辰故义浩荡彗孛昏闇家老爷检核见前矫猛禁步继踵而至捐废老瓦拉杂变了望军利穴慢吞吞枚乘南航北骑攓掇歉年乔画起胶饼青丝鞚惹虱子头上挠山炮砂鼠沈淡省括衰贱速快唐家陶洗挺身而出彤史托兴污佞仙旌訢合洗脸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