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束骨的意思、束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束骨的解释

(1).谓制约或聚集骨骼。《三国志·魏志·管辂传》“然后舅氏乃服” 裴松之 注引《辂别传》:“夫 邓 之行步,则筋不束骨,脉不制肉,起立倾倚,若无手足。” 清 陈梦雷 《西洋贡狮子赋》:“当其弭耳宛足,紏筋束骨,练眉不飞,金毫未揭,虽猛气之翕伏,终奇形之突兀。”

(2).中医针灸穴位名。参阅《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六府井荥俞原经合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束骨在汉语中具有多重释义,需结合不同语境及专业领域进行解读:

一、基本释义 束骨本义指"捆扎骨骼",出自《黄帝内经·灵枢》"骨为干,脉为营",引申为约束骨骼结构的生理功能。《说文解字》释"束"为"缚也","骨"指人体骨骼系统,合称体现中医基础理论中筋骨相依的概念。

二、中医专释

  1. 经络穴位:特指足太阳膀胱经腧穴"束骨穴",定位在足外侧第五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该穴位主治头痛、项强、目眩等症,《针灸甲乙经》记载其可"治腰脊痛如折,髀不可曲"。
  2. 生理功能:指维系骨骼结构的筋膜系统,《类经》张介宾注云"束者,约也,骨肉相维系者",强调肌肉筋膜对骨骼的约束作用。

三、文献引证 《素问·生气通天论》载:"骨正筋柔,气血以流",明代马莳注解说"束骨而利机关",此处"束骨"指通过筋膜约束使骨骼保持正常运动功能。《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记载的"束骨手法",则是中医正骨八法之一。

网络扩展解释

“束骨”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一、中医穴位名称(主要含义)

束骨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常用腧穴,具有以下特征:

  1. 定位:位于第5跖趾关节后方,赤白肉际处。
  2. 功能:主治头痛、项痛、目眩等头部疾病,以及腰腿痛、癫狂等症状。
  3. 操作:直刺深度为0.3~0.5寸。
  4. 命名来源:因膀胱经的寒湿水气在此聚集无法上行,如被束缚而得名。

二、古代汉语中的引申含义

指“制约或聚集骨骼”,多用于形容人体骨骼或筋肉的状态:

补充说明

部分网络资料(如)提到“束骨”作为成语,比喻因外界压力自我限制,但这一解释未见于权威典籍或中医文献,可能属于现代引申或误用,建议优先参考中医或古籍释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穴位具体操作或古籍原文,可查阅《医宗金鉴》等中医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阿忿谙事阿香白薇襃圣侯背逆便安并线笔润不自胜长往超今冠古炒冷饭丹薄迭罗詄踼放纵风涟刚棱高参高山高骧鲠慰诡俗衡道皇辜画一之歌呼牛呼马精打精机械论临阅郦生理体六和塔柳情花意南非酿制槃纡偏远剽尘颇邪棋功钦蹈青瑶简亲在渠勒宂口三恶道稍杀市伯十二国霜筠梳妆台思断义绝怂兢索约剸治纤刻献款宵旰焦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