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箭的意思、筒箭的详细解释
筒箭的解释
藏于竹筒内的暗箭。为袖箭之属,可以连发。《新唐书·刘巨容传》:“ 浙 西突阵将 王郢 反,攻 明州 , 巨容 以筒箭射 郢 死。”《资治通鉴·唐僖宗乾符四年》:“ 郢 ( 王郢 )收餘众,东至 明州 , 甬桥 镇遏使 刘巨容 以筒箭射杀之,餘党皆平。” 清 方以智 《通雅·器用》:“筒箭亦连发之箭也。”
词语分解
- 筒的解释 筒 ǒ 粗大的竹管。 较粗的中空而高的器物:烟筒。邮筒。笔筒。 衣服等的筒状部分:袖筒儿。靴筒。筒裙。 笔画数:; 部首:竹; 笔顺编号:
- 箭的解释 箭 à 用弓发射到远处的兵器:弓箭。箭镞。箭头。箭在弦上(喻事情已经到了不得不做或话已经到了不得不说的地步)。 箭能射到的距离:一箭之遥。箭步。 形容急切、迅速:归心似箭。 笔画数:; 部首:竹;
专业解析
筒箭,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复合名词,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
字面结构与基本含义:
- 筒: 指中空圆管状的容器或发射装置,通常由竹、木或金属制成。在兵器语境中,“筒”常指代能够容纳并引导箭矢或其他投射物飞行的管状器具。
- 箭: 指古代兵器,由箭头、箭杆和箭羽组成,依靠弓、弩等弹射装置发射。
- 筒箭(基本义): 合指一种利用筒状装置发射的箭矢,或指这种发射装置本身。其核心概念是箭与发射筒的结合,区别于传统的弓射或弩射。
-
历史与军事应用中的具体指代:
- 早期发射装置: 在古代,筒箭可以指代一种简易的发射工具,例如将箭放入竹筒中,利用竹筒的约束和可能的辅助动力(如吹气、弹簧等简易机构)来发射,用于近距离射击或狩猎。这类似于大型吹箭或早期管状抛射装置的雏形。
- 火器时代的演变: 更常见且重要的含义出现在火器发展之后。筒箭常指:
- 火箭的组成部分: 在早期的火药火箭(如宋代的“火药箭”)中,“筒箭”特指绑缚有火药筒(推进装置)的箭矢本身。火药筒通常是一个纸筒或竹筒,内装火药,点燃后产生反冲力推动箭矢飞行。这种“筒”(推进装置)与“箭”(战斗部)的结合体就是“筒箭”。
- 火箭的代称: 有时也直接用“筒箭”来指代这种利用火药筒推进的火箭武器。例如明代军事典籍中记载的“火龙箭”、“一窝蜂”等多发火箭发射装置,其发射的弹药即可称为“筒箭”。
- 其他管射武器: 在更广泛的语境下,筒箭也可能泛指所有通过管状器具发射的箭类武器,包括但不限于火箭。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 对“筒箭”的解释侧重于其作为古代兵器的一面,指“一种置于竹筒内发射的箭矢”,并引用了清代典籍《兵技指掌图说》中的相关描述,印证了其军事用途 。
- 《辞海》(第七版): 在“火箭”条目下的历史溯源部分,明确指出中国古代的火箭是将“火药筒”绑在箭杆上,利用火药燃烧喷气推进的兵器,这种结构清晰地体现了“筒”与“箭”的结合,是“筒箭”概念的典型实例 。
- 《中国古代兵器图鉴》: 该书在介绍古代火器章节时,详细描述了宋代出现的“火药箭”和明代盛行的各种火箭(如“神机箭”),这些武器的核心特征就是在普通箭矢上加装了推进用的火药筒(即“筒”),图文并茂地展示了“筒箭”的具体形制和使用方式 。
- 《武备志》: 明代重要的军事百科全书《武备志》中收录了多种火箭武器的图谱和说明,如“火龙出水”、“飞空击贼震天雷炮”等,其中发射的弹药均属于“筒箭”范畴,该书是研究古代筒箭(火箭)技术最直接、最权威的一手史料之一 。
网络扩展解释
筒箭是一种古代暗器,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解释:
一、基本定义
筒箭指藏于竹筒内的暗箭,属于袖箭类武器,可连续发射。其名称由"筒"(竹制容器)和"箭"(发射物)组合而成,具有隐蔽性强、便于携带的特点。
二、历史用例
据《新唐书·刘巨容传》记载,唐代将领刘巨容曾用筒箭射杀反叛将领王郢,成功平定叛乱。这一记载在《资治通鉴》中也有印证,说明筒箭在唐代军事中确有实战应用。
三、功能特点
- 连发设计:不同于普通弓箭,筒箭采用特殊装置实现连续发射(清·方以智《通雅》提及)
- 隐蔽性强:竹筒外形与日常用品相似,突袭时不易被察觉
- 射程适中:属于近战暗器,适用于巷战或突袭场景
需注意现代语境中"筒箭毒碱"属于药物名称,与古代兵器无直接关联。以上解释主要依据汉典、沪江词典等权威古籍注解,更多历史细节可查阅《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原始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挨挤捕剿蝉翅传胤刺头泥里陷戴鳌待禄道叙到眼放青粉丝付畀敷霜负义革改汞弧广度光芒固垒軱戾顾玩浩大画荻教子骄痴甲骑佶栗惊颤鸡婆了结撂挑子陋野乱邦罗汉绵望糜损旁死魄轻翼祁僮栖偃日南至若木入乡随俗上江上情下达生防审覈实塌塌收审说什孙叔添补天德未来生吻流晤语相工显没销耎小引侠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