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于竹筒内的暗箭。为袖箭之属,可以连发。《新唐书·刘巨容传》:“ 浙 西突阵将 王郢 反,攻 明州 , 巨容 以筒箭射 郢 死。”《资治通鉴·唐僖宗乾符四年》:“ 郢 ( 王郢 )收餘众,东至 明州 , 甬桥 镇遏使 刘巨容 以筒箭射杀之,餘党皆平。” 清 方以智 《通雅·器用》:“筒箭亦连发之箭也。”
筒箭是一种古代暗器,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解释:
一、基本定义 筒箭指藏于竹筒内的暗箭,属于袖箭类武器,可连续发射。其名称由"筒"(竹制容器)和"箭"(发射物)组合而成,具有隐蔽性强、便于携带的特点。
二、历史用例 据《新唐书·刘巨容传》记载,唐代将领刘巨容曾用筒箭射杀反叛将领王郢,成功平定叛乱。这一记载在《资治通鉴》中也有印证,说明筒箭在唐代军事中确有实战应用。
三、功能特点
需注意现代语境中"筒箭毒碱"属于药物名称,与古代兵器无直接关联。以上解释主要依据汉典、沪江词典等权威古籍注解,更多历史细节可查阅《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原始史料。
筒箭是一个汉字词,它的意思是一种弩箭形状像筒的箭。
下面是筒箭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部首:⺡⺨⺍
笔画:7画
筒箭这个词的来源比较明确,演化自古代的弩箭。弩箭是古代矛盾年代使用的一种射击器械的名称。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形状和用途的变化,弩箭逐渐变为筒箭,也就是长得像筒状的箭。
筒箭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即“筒箭”。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筒箭的字形稍有不同。它的构造是由“⺡”(十横)作为底部的部分,上面有两个小横“⺨”和一个竖折弯“⺍”。这种字形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的篆书字体。
以下是一些关于筒箭的例句:
1. 他射出一支筒箭,命中了目标。
2. 在古代战争中,士兵们使用筒箭进行远程攻击。
筒箭的组词示例:
1. 筒形:形状像筒的。
2. 射箭:使用弓箭进行射击。
筒箭的近义词:
弩箭、箭矢
筒箭的反义词:
鸿毛、无力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