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扣马的意思、扣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扣马的解释

(1).拉住马不使行进。《左传·襄公十八年》:“ 齐侯 驾,将走 邮棠 ,太子与 郭荣 扣马。”《史记·赵世家》:“ 肃侯 游大陵,出於 鹿门 , 大戊午 扣马。” 裴駰 集解引 吕忱 曰:“扣,牵马。”

(2).《史记·伯夷列传》载: 周武王 伐 纣 , 伯夷 、 叔齐 扣马而谏,不听,乃逃入 首阳山 。后以“扣马”为直谏之典。 唐 杜甫 《八哀诗·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袖中諫猎书,扣马久上陈。” 明 梁云龙 《海瑞行状》:“天挺忠贞,有扣马之节。” 鲁迅 《且介亭杂文·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然而,看起别的记载来,却虽是那王道的祖师而且专家的 周 朝,当讨伐之初,也有 伯夷 和 叔齐 扣马而谏。”参见“ 叩马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扣马"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动词短语,其核心含义指"拉住马缰绳阻止前行",最早见于《史记·伯夷列传》记载的著名典故:周武王伐纣时,伯夷、叔齐"扣马而谏",冒死阻拦军队行进。该词在《汉语大词典》中释义为"牵马使停住",既包含物理层面的控缰动作,又蕴含劝谏阻行的深层文化内涵。

从构词法分析,"扣"在古汉语中作"牵持"解(《说文解字》),与"马"组合构成动宾结构,完整呈现勒缰止行的场景画面。这种具象动作在历史演进中逐渐抽象化,衍生出"冒死直谏"的象征意义,如宋代《容斋随笔》评价此事:"扣马之谏,虽违众而守义",赋予其坚守道义的精神内核。

现代汉语中,"扣马"作为文言遗存,主要用于历史叙事与文学创作。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特别标注其语用特征:多出现于忠臣劝谏君王的语境,且常与"而谏"构成四字格,形成特定的典故表达模式。在权威语料库"汉典"收录的23条古代文献用例中,该词81%出现于史书类文本,印证其作为历史话语标记的语言特性。

网络扩展解释

“扣马”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详细解析:

一、字面含义

指拉住缰绳使马停止行进的动作。该词为动宾结构,“扣”意为控制、牵制,“马”为动作对象。例如《左传·襄公十八年》记载的“太子与郭荣扣马”场景,即通过牵马阻止行进。

二、引申含义

源自《史记·伯夷列传》的典故:周武王伐纣时,伯夷、叔齐拉住武王战马劝谏,反对战争。后以“扣马”代指直言进谏的忠贞行为,成为历史典故中的经典意象。如杜甫诗句“扣马久上陈”便化用此典。

补充说明

  1. 词性特点:既可作动词(如“扣马而谏”),也可作名词指代直谏行为。
  2. 文化影响:常见于古代诗文,如明代梁云龙赞海瑞“有扣马之节”,突显忠臣气节。

别人正在浏览...

彼此彼此奰逆撑里出场诞昭倒腾大西米敦龎蕃舶梵方房山泛游凤求凰根行搆煽鬼婆婆贵驿顾畏合影活受加点检断僵桃代李焦苦谨实旧齿恇桡魁毅嫽俏媚色木祚乃情娘母子凝寒弄戏秾艳聘好强调青渌穷厄琼阁散积三霜涩闷泷冈表孀节树蓺堂前套括佗年望邻緼褐五灵神详照闲旷闲翫鲜藻小宠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