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忧愁困苦。《史记·天官书》:“争於攻取,兵革更起,城邑数屠。因以饥饉疾疫焦苦,臣主共忧患,其察禨祥候星气尤急。” 宋 苏舜钦 《答马永书》:“贤者必欲推己之乐以乐众,故虽焦苦其身,而不舍爵位者,非己所乐也。” 吴组缃 《山洪》三一:“奶奶看着这些情形,想到农忙就要开始,可是应该办的事全没有头绪,心里有说不出的焦苦。”
(2).指物体烧焦所产生的难闻气味。 峻青 《秋色赋·女英雄孙玉敏》:“风把带着焦苦气味的浓烟,吹过了树木葱茏的烽台山巅。”
“焦苦”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含义:
该词兼具抽象情感与具体感官的双重描述功能,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中均有使用。如需更完整的文献例证,可参考《史记》《秋色赋》等原文。
焦苦(jiāo kǔ)是一个汉字词汇,常用来形容人们因为困境、挫折、痛苦等而感到内心焦虑、不安的情绪。它是一个由两个部首组成的汉字。
焦(jiāo)是一个由火部和卩部组成的汉字,火部是上面的横撇,卩部是下面的竖折。它的总体笔画数为8。
苦(kǔ)是一个由艹部和古部组成的汉字,艹部是上面的横折,古部是下面的两横。它的总体笔画数为8。
焦苦是普通话中常用的词汇,源于古代文字。繁体字写作「焦苦」。
在古代,焦和苦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古时候「焦」字的写法是「爻骨欠」,而「苦」字的写法是「草口口」。
1. 我失业了,感到十分焦苦。
2. 学习压力太大,让学生们感到焦苦。
焦急、焦虑、焦躁
痛苦、苦闷、忧虑
欣慰、宽慰、舒畅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