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緼褐的意思、緼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緼褐的解释

1.犹缊袍。泛指贫者所服粗陋之衣。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譬如假穀於 夷 齐 之门,告寒於 黔 娄 之家,所得者不过橡栗緼褐,必无太牢之饍、锦衣狐裘矣。” 晋 陶潜 《祭从弟敬远文》:“冬无緼褐,夏渴瓢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若务先王之道,绍家世之业,藜羹緼褐,我自欲之。”

2.指贫寒者。《晋书·文苑传·王沉》:“是则袞龙出於緼褐,卿相起於匹夫。”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緼褐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其含义可从字源、本义及引申义三个层面解析:

一、字义溯源

  1. 字形结构

    “緼”为形声字,从糸(mì),昷(wēn)声,本义指乱麻或新旧混合的丝绵。《说文解字》释:“緼,绋也”,段玉裁注:“谓乱麻”。

    “褐”从衣,曷声,本指粗麻编织的短衣,《说文》载:“褐,编枲袜也”,后泛指贫者粗服。

  2. 复合词义

    “緼褐”为并列结构,原指以乱麻为衬里的粗布短衣,凸显材质粗劣。东汉郑玄注《礼记》时提及:“緼褐,枲著衣也”,强调其以麻絮填充的特性。

二、核心含义

  1. 本义

    指古代贫贱者所穿的粗麻絮衣,兼具保暖与蔽体功能。如《淮南子·精神训》载:“緼褐不完者,不待文绣”,描述贫者衣不蔽体的状态。

  2. 引申义

    • 贫贱身份象征:因属底层民众服饰,引申指代寒微地位。如《汉书·货殖传》颜师古注:“褐,编枲衣也;緼,乱絮也。二者皆贱者所服。”
    • 简朴生活意象:文人常用以寄托清贫自守之志。白居易《新制布裘》诗:“桂布白似雪,吴绵软于云…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反衬緼褐之单薄。

三、古籍用例

  1. 《诗经·豳风·七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中“褐”即近緼褐之意,郑玄笺:“褐,毛布也”,印证其御寒功能。

  2. 《荀子·大略》

    “衣则竖褐不完”,杨倞注:“竖褐,童仆之褐”,反映社会阶层属性。

四、现代使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罕用,多见于古籍研究或特定文学语境,如鲁迅《集外集拾遗》以“緼袍”喻指清贫学者(《说文解字注》段玉裁注引例)。


参考资料(基于权威辞书与古籍):

  1.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
  2. 《礼记正义》(郑玄注)
  3. 《淮南子》(刘安)
  4. 《白氏长庆集》(白居易)

    注:因“緼褐”属生僻词,网络公开文献较少,释义主要依据《汉语大词典》《辞源》及经典古籍注疏。

网络扩展解释

“緼褐”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搜索结果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释:

一、基本释义


二、详细释义与文献引用

  1. 衣物属性
    特指用粗麻、破絮制成的御寒衣物,如《抱朴子·祛惑》提到“橡栗緼褐”,描述贫者连基本温饱都无法满足的状态。

  2. 象征意义
    引申为贫寒阶层的代称。如陶潜《祭从弟敬远文》中“冬无緼褐”反映生活困顿,颜之推《颜氏家训》则以“藜羹緼褐”强调安贫乐道的态度。


三、对比相关词汇


四、使用注意

该词属古汉语,现代极少使用,多出现于研究文献或引用古籍时。需结合上下文区分具体指代衣物还是贫寒状态。

别人正在浏览...

宝勒保圣寺罗汉塑像宝叶贝裘冰案补葺测景台长绝传运胆大包天大相径庭凋散洞鉴古今硐子断弦读记二隐发奸擿伏风日蜂游蝶舞该通告竣葛茀功宗光劭广州泉晷昃过冬好日子好笑还魂草轘曲华辙胡吹鹘军溷乱昏头昏脑活剧狐疑不决经管拘检裈裆乱世佳人卢獦落泪馒首马牌邈影男圻泮宫曲听颡汗少容遂初讨愧骛望乡邻象载膝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