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寇乱的意思、寇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寇乱的解释

(1).外患与内乱。《周礼·春官·大宗伯》:“以恤礼哀寇乱。” 郑玄 注:“兵作於外为寇,作於内为乱。”《墨子·非乐上》:“今有大国即攻小国,有大家即伐小家,强劫弱,众暴寡,诈欺愚,贵傲贱,寇乱盗贼并兴,不可禁止也。”《汉书·天文志》:“寇乱在其野者亡地,以战不胜。”

(2).侵扰。《后汉书·应奉传》:“ 延熹 中, 武陵蛮 復寇乱 荆州 。”《周书·王勇传》:“ 魏 永安 中, 万俟丑奴 等寇乱 关 陇 , 勇 占募随军讨之。”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寇乱”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历史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两个义项:

1.外患与内乱

指国家或地区同时遭受外部侵略和内部叛乱。这一用法在古典文献中常见,例如:

2.侵扰、劫掠

指外部势力对某地进行武力侵犯或扰乱。例如:

补充说明

该词多用于描述古代战乱或社会动荡,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如《寇乱》造句例:“寇乱势大,皆跨州连郡”(形容叛乱规模庞大)。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用例或历史背景,可参考上述标注的网页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寇乱的意思

寇乱(kòu luàn)是一个成语,常用来形容社会上盗匪横行、百姓遭受侵扰的情况。它表示着社会秩序的混乱,人民生活的困苦。

拆分部首和笔画

寇(kòu)是由宀(宝盖头部)和区(qū)组成。

乱(luàn)是由乙(yǐ)和乚(mù)组成。

来源

寇乱最早出现在《诗经·唐风·鄘风·丙丁之什》中的《寇婚之什》中,描述了战乱频繁,人民生活陷入困苦的情景。

繁体

寇乱的繁体字为「寇亂」。

古时候汉字写法

寇乱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为「寇亂」,寇字的上半部分是宀,表示寇人居住的房子,下半部分区是表示人群,象征群寇。

例句

近年来,社会上的寇乱现象不断增加。

组词

寇胥(kòu xū):指居于边境地区为寇的人。

乱臣(luàn chén):指背叛君主、作乱的官员。

寇盗(kòu dào):指作坏事的盗贼。

乱象(luàn xiàng):指社会秩序混乱、情况恶劣的现象。

近义词

混乱、动荡、骚乱

反义词

安宁、稳定、秩序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