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抗身的意思、抗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抗身的解释

立身,置身。 宋 岳珂 《桯史·吴畏斋谢贽启》:“抗身以卫社稷,久沉射虎之威,疏王爵以大门閭,将表食牛之气。”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抗身”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源与典籍用例两方面解析:

一、释义 “抗”本义为抵御、匹敌,《说文解字》释“抗,扞也”,引申为刚正不屈的姿态;“身”指人的躯体或主体存在。组合后“抗身”特指以身体力行表达对抗或坚守,如《汉语大词典》载其意为“立身行事坚持原则,不屈服于外力”。

二、典籍溯源 该词最早见于儒家经典注释,如《论语·微子》朱熹集注中“抗身以明志”的用例,描述贤者以行动彰显气节。汉代《史记·伯夷列传》记载伯夷、叔齐“抗身首阳”,以不食周粟的行为表达政治立场,成为后世气节象征。

三、语义演变 唐宋以降,“抗身”逐渐从具体对抗行为演变为抽象精神象征。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特别强调其“非独肢体之抗,实心志之守”的引申义,现代《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将其纳入“气节类”词汇体系。

(参考资料: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商务印书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网络扩展解释

“抗身”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kàng shēn,其核心含义为立身、置身,多用于表达个体在特定环境或立场中的自我确立或定位。

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指通过行动或态度表明自身立场,常见于描述人物在复杂情境中坚守原则或主动选择立场。例如宋·岳珂《桯史》中“抗身以卫社稷”一句,即强调以行动捍卫国家。

  2. 文学用例

    • 魏晋阮籍《咏怀》中“抗身青云中,网罗孰能制”,体现超脱世俗、保持独立人格的意境。
    • 明代何景明诗句“抗身服高义,奋趐翔天林”,则借“抗身”表达追求高尚志向的决心。
  3. 近义关联
    该词与“立身”“置身”意义相近,但更强调主动性和对抗性,多用于强调在冲突或挑战中的自我定位。

使用注意: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桯史》原文或阮籍诗作。

别人正在浏览...

唵叭香傲诞百日维新北毳杯盘狼籍迸绝偿冤屮稾乘籍充栋汗牛揣骨听声棰殴出岫出芽生殖瑽琤从容粗工大白鼠打工仔呆痴电脚荻苗纷纷分吟怪不道豪伟皇王涣落护页家累千金嗟金节庆靖氛京戏隽彦举眼无亲开镇领受理遣柳信龙塞门宠闹腮胡盘樽陪随破墨强醉弃甲倒戈淇衞取讥燃糠容贳三谣埽穴犂庭纔然涉江生意盎然申儆文狐无星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