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ugle call of garrison sol***rs] 驻防士兵的号角
暮色渐起,戍角悲鸣。——宋· 姜夔《扬州慢》序
边防驻军的号角声。 前蜀 毛文锡 《甘州遍》词:“萧萧颯颯,边声四起,愁闻戍角与征鼙。” 清 阎尔梅 《大同览胜》诗:“坳堞严关戍角丛, 秦 过万里扼当中。”
“戍角”是古代汉语中的词汇,现从以下方面详细解释:
戍角(shù jiǎo)指边防驻军的号角声,特指古代军队用于传达信号或营造警戒氛围的乐器声。常见于描写边塞场景的诗词,如姜夔《扬州慢》序中“暮色渐起,戍角悲鸣”即描述号角在黄昏时的悲凉回响。
文学典籍
历史文献
清代阎尔梅《大同览胜》提到“戍角丛”,描述军事要塞的号角声密集交织。
戍角常用于诗词渲染边塞苍凉、战事紧张的意境。其声既有传递军令的作用,也象征将士的孤寂与家国情怀。例如唐代边塞诗中,类似意象还有“刁斗”“画角”等。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查阅《汉语大词典》相关条目或宋代以降的边塞诗词集。
戍角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城墙上的瞭望角楼。该词源于古代军事防卫体制,城墙上建有用于瞭望敌情的角楼。戍角通常位于城墙的拐角处,以便可以俯视周围的地势,察觉到敌人的行踪。
戍角的部首是戈,戈是一个表示武器的部首。它的笔画数为7画。
戍角的字形源于古代象形文字。它结合了表示戍的“戊”和表示角的“角”两个字形,意为戍时用于瞭望的角楼。
戍角的繁体字为「戍角」,与简体字形相同。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戍角的写法可能略有不同。例如,《康熙字典》中记载的古体字形为「戌角」,表示戍角的意思。另外,古代铭文中也有其他变体,但总体来说,字义和形状基本一致。
1. 城墙上的戍角是士兵们守卫城市时的重要据点。
2. 在古代,戍角是卫城抵御外敌的重要设施之一。
戍角可以组成一些相关的词语:
1. 角楼(jiǎo lóu):城墙上建造的瞭望楼。
2. 瞭望(liào wàng):通过高处观察,察看周围情况。
3. 防卫(fáng wèi):保卫和守卫,抵御外敌。
戍角的近义词:
1. 角楼(jiǎo lóu):类似于戍角的建筑结构,用于瞭望和保卫。
2. 壁垒(bì lěi):用于阻挡或保护的高墙或屏障。
戍角的反义词:
1. 平地(píng dì):没有高处或建筑物的普通地面。
2. 易攀登(yì pān dēng):容易攀登的地点,没有阻碍。
【别人正在浏览】